文章解析

zèng
zhèng
yàn
néng
yī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jīn
bǎi
liàn
gāng
rào
zhǐ
róu
shí
yáng
huāng
cǎo
shì
yóu
chéng
cán
zhì
chéng
guī
qiú
zhú
jiàn
tiān
měi
yuàn
zuò
hāo
shǐ
páo
zhōng
shēng
yòng
qiáng
ǒu
ǒu
wèi
yòng
xiāng
xián
zhé
yào
dào
chē
hái
hǎo
chì
xīn
bǎi
qiǎo
lìng
rén
lǎo

译文

金属想要经过百次锤炼变得刚强,不希望变得能绕着手指弯曲那样柔软。石羊卧在荒芜的草丛中,人的一生就像蜉蝣一样短暂。蚕丝结成后蚕就把自己束缚住了,智慧形成后乌龟就像把自己囚禁起来一样。竹箭有着上天赋予的美好质地,哪里愿意成为发出响声的箭呢。干枯的匏瓜可以制作成笙竽,不必把它拴在墙角闲置着。土做的偶人和木做的偶人,没必要去分辨它们谁贤谁愚。改变车辙要符合正道,车子翻了还是不好的。质朴迟钝的赤子之心,太多的机巧会让人衰老。

逐句剖析

"金欲百炼刚":金属想要经过百次锤炼变得刚强,

"不欲绕指柔":不希望变得能绕着手指弯曲那样柔软。

"石羊卧荒草":石羊卧在荒芜的草丛中,

"一世如蜉蝣":人的一生就像蜉蝣一样短暂。

"丝成蚕自缚":蚕丝结成后蚕就把自己束缚住了,

"智成龟自囚":智慧形成后乌龟就像把自己囚禁起来一样。

"竹箭天与美":竹箭有着上天赋予的美好质地,

"岂愿作嚆矢":哪里愿意成为发出响声的箭呢。

"匏枯中笙竽":干枯的匏瓜可以制作成笙竽,

"不用系墙隅":不必把它拴在墙角闲置着。

"土偶与木偶":土做的偶人和木做的偶人,

"未用相贤愚":没必要去分辨它们谁贤谁愚。

"革辙要合道":改变车辙要符合正道,

"覆车还不好":车子翻了还是不好的。

"木讷赤子心":质朴迟钝的赤子之心,

"百巧令人老":太多的机巧会让人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是北宋诗人黄庭坚于元祐元年(1086年)创作的一首遵循八音诗,也是传统格律的五言诗。此诗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句首,借器物隐喻阐释人生哲理。表达对人生、处世的思考,传递出推崇质朴本真、反对机巧的思想,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该诗为诗人写给友人郑彦能的作品,是抒发愧意之作。黄庭坚在手迹跋文中提及“寒乡士不能重之于朝”的创作缘由,从中可窥见宋代寒士阶层的精神风貌。诗中“丝成蚕自缚”“木讷赤子心”等句化用《论语》典故,彰显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创作主张。作为黄庭坚现存四首八音诗之一,此作被收录于《黄庭坚诗全集》第27章,堪称宋代八音诗创作的代表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祐元年春,黄庭坚见友人郑彦能有县令之才却未得显达,便作此诗表达愧疚。他在手书跋文中写道:“吾友郑彦能,今可为县令师也。以予寒乡士,不能重之于朝,故作此诗赠行,以识吾愧”。这一创作背景,既反映出宋代寒门士人晋升的艰难,也与黄庭坚当时“寒乡士不能重之于朝”的自叹心境相呼应,展现出他想提携后辈却能力不足的复杂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八音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围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器物展开,借这些事物隐喻人生。既表达了对人生、处世的思考,传递出推崇质朴本真、反对机巧的思想,体现出深刻的哲理意味,又是诗人写给友人郑彦能、抒发愧意的作品。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如“木讷赤子心”用了《论语》中“刚毅木讷近仁”以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等内容,“木讷”指人质朴迟钝、不善言辞,孔子认为具备刚毅、质朴、讷言品质的人,接近“仁”的境界。“赤子之心”指婴儿般纯真无邪的心,孟子认为有德行的人能保持这种本真的初心。诗人从两个典故中分别提取核心词汇“木讷”和“赤子心”,将其组合为“木讷赤子心”,打破原典的语境限制,形成新的表达。体现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创作理念,表达推崇质朴本真思想。

3. 分段赏析

“金欲百炼刚,不欲绕指柔”以金属为喻,用“百炼刚”与“绕指柔”对比,强调人应追求坚韧的品格,要像金属经过千锤百炼才会坚硬,而非软弱可屈。这既是对自身修养的要求,也暗含对友人的期许。“石羊卧荒草,一世如蜉蝣”转向“石羊”的意象:石羊倒在荒草中,一生短暂如蜉蝣。这里用无生命的石羊象征那些徒有其表却无实用价值的事物,又以“蜉蝣”的朝生暮死,暗喻若人生没有目标与坚守,即便存在也如白驹过隙,空留遗憾。“丝成蚕自缚,智成龟自囚”继续用“蚕”与“龟”的意象:蚕吐丝本为生存,却最终被自己的丝束缚;龟因长寿被视为智慧象征,过度依赖智慧反而像被囚禁。这两句揭示了一个道理:过度的自我约束或依赖机巧,反而会限制本真的生命力。“竹箭天与美,岂愿作嚆矢”写竹箭:天生美好的竹材,本应是箭杆的好材料,却不愿被做成指引方向的响箭(嚆矢)。这里借竹箭表达对“被世俗定义”的抗拒:美好事物应保持本然价值,而非被他物化。“匏枯中笙竽,不用系墙隅”转向“匏瓜”:匏瓜本可制笙竽,枯干后却被弃置墙角。这一意象暗含对“失去价值便被遗忘”的感慨,也提醒人莫因一时无用而自弃,或因曾有价值而自满。“土偶与木偶,未用相贤愚”以“土偶”“木偶”作比:二者本是无生命的器物,无需评判谁更贤能。这里用最朴素的比喻点破世相,许多人争强好胜,不过如土偶木偶般徒有其形,本质并无高低。“革辙要合道,覆车还不好”转到“革制车轮”:皮革做的车轮需契合道路才能前行,翻车的车轮再坚固也无用。这里强调“合道”的重要性,做事需遵循规律与正道,否则再精巧的设计也会失败。“木讷赤子心,百巧令人老”收束全诗:木讷质朴的赤子之心最珍贵,过多的机巧算计反而让人过早衰老。以“赤子”与“百巧”对比,直抒胸臆,倡导保持单纯本真的生命状态,莫被世俗机心消磨了初心。全诗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事物(暗合“八音”),从不同角度探讨品格修养,语言通俗却哲理深刻,既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对友人郑彦能的劝勉:愿彼此坚守本真,不为外物所困,以赤子之心面对世间百态。

4. 作品点评

作为宋代八音诗的作品,此诗加深了八音诗的哲理内涵。清代谢启昆在《树经堂诗》中称其“以物性见人性,开宋诗理趣新境”。其中“匏枯中笙竽”一句,常被后世飞花令选用,成为宋代文人雅集时的经典典故。在版本传承上,现存的黄庭坚手书真迹跋文,为研究该诗的创作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宝梵大师真赞》

下一篇:宋·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