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dūn
dōng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tóu
bái
shū
lín
èr
shí
nián
yìn
zhāng
jīn
lǐng
jìn
shān
chuān
cān
jué
bāo
gòng
qīng
tiě
duō
zhù
qián
quàn
nóng
sāng
chéng
yǒu
dào
zhé
chōng
zūn
lín
biān
yào
zhī
shǐ
使
zhě
gōng
duō
shǎo
kàn
chūn
jiāo
chù
chù
tián

译文

你在书籍文化的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二十年,头发都已斑白,如今你手持官印,去掌管那晋地的山川,出任河东转运使。当地的紫参可以挖掘,适宜将其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河东地区的青铁数量不多,千万不要用来铸造钱币。积极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业和桑蚕生产,这确实是治理地方的正确方法,希望你凭借出色的治理,使地方富强,这样就无需频繁地在边境进行外交谈判。想要知道你这位河东转运使的功绩有多少,那就看看春天郊外那处处生机盎然、耕种有序的农田吧。

逐句剖析

"头白书林二十年":你在书籍文化的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二十年,头发都已斑白,

"印章今领晋山川":如今你手持官印,去掌管那晋地的山川,出任河东转运使。

"紫参可掘宜包贡":当地的紫参可以挖掘,适宜将其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

"青铁无多莫铸钱":河东地区的青铁数量不多,千万不要用来铸造钱币。

"劝课农桑诚有道":积极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业和桑蚕生产,这确实是治理地方的正确方法,

"折冲樽俎不临边":希望你凭借出色的治理,使地方富强,这样就无需频繁地在边境进行外交谈判。

"要知使者功多少":想要知道你这位河东转运使的功绩有多少,

"看取春郊处处田":那就看看春天郊外那处处生机盎然、耕种有序的农田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既写出顾子敦在文墨之林耕耘多年,如今得以升迁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欣慰与祝贺。颔联、颈联是诗人对友人治理河东的具体建议,体现出对地方治理和民生的关注。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在任上做出政绩的期待。整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祝福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思考。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象征、用典等手法,如“折冲樽俎”运用典故,使诗歌内容更丰富,表达更委婉。语言上精炼含蓄,对仗工整,体现了黄庭坚诗歌奇硬拗涩的风格特点。如“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等句,对仗严谨,表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代:“印章”指代官职,以具体的官印代指顾子敦所领的晋地官职,形象地表明他身份的转变,从长期在书林到如今统领一方山川。借景抒情:“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以春天郊外田野的景象结尾,通过描述田野的状态暗示使者治理的成效,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在任上做出政绩的期待,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且富有韵味。用典:虽未明显典故标识,但从整体劝勉友人治理政务的内容看,蕴含古代治理地方、劝课农桑等传统理念,是对古代从政思想的化用。

2. 分段赏析

首联“头白书林二十年”,诗人黄庭坚以极为精炼的笔触,回溯友人顾子敦漫长的学术生涯。“头白”一词,形象地描绘出顾子敦在书林的岁月里,青丝变白发,默默耕耘、勤勉尽职的形象。这二十年,顾子敦潜心于图书、国史实录等事务,为文化事业奉献心力,也暗示其久居此职,仕途升迁之路颇为漫长,其中饱含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次句“印章今领晋山川”,“印章”指代官职,“今领”与“印章”倒装,是为契合七律格律要求。此句表明顾子敦命运迎来转折,从掌管图书的秘书少监,出任河东转运使,开始掌管晋地山川,开启人生新篇,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友人升迁的欣慰与祝贺。颔联“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是诗人对友人在治理地方政务方面的具体建议。“紫参可掘宜包贡”,指出当地盛产紫参,顾子敦可引导百姓挖掘紫参作为贡品,这既顺应地方物产特色,又能充实贡赋,对地方经济与朝廷财政均有益处。“青铁无多莫铸钱”则体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宋仁宗庆历初年,朝廷曾诏令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结果百姓深受其苦,后来停罢此举措,才平息祸患。诗人深知铸钱不当对民生的巨大伤害,因此劝告顾子敦,鉴于河东青铁数量有限,切不可贸然铸钱,以免重蹈覆辙,耗费民力,扰乱地方经济秩序,足见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与对社会稳定的重视。颈联:进一步阐述治理之道。“劝课农桑诚有道”,“劝课”意为鼓励督促,诗人强调顾子敦到任后应积极鼓励百姓从事农桑生产。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农桑兴旺则百姓富足、国家昌盛。诗人认为,这是治理河东地区的正道,通过劝课农桑,能使河东经济繁荣,为边境安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折冲樽俎不临边”运用典故,“折冲樽俎”原指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此句是说,希望顾子敦凭借出色的治理,使河东富强,边境自然安定,无需朝廷频繁派人前往边境进行外交谈判或军事防御,展现出诗人对友人治理才能的信任与期望,期望他能以文治之功保境安民。尾联借景抒情,别出心裁。“要知使者功多少”提出如何衡量顾子敦赴任河东后的功绩这一问题。“看取春郊处处田”给出答案,诗人认为,只需在春天观察郊外田野的状况,便能知晓其政绩优劣。如果春郊处处农田生机勃勃、耕种有序,那就表明百姓安居乐业,农桑之事进展顺利,顾子敦的治理卓有成效;反之,则说明治理存在不足。这一结尾,将抽象的政绩评判具象化为春日田野的景象,含蓄委婉又意境深远,既呼应前文对劝课农桑的强调,又以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希望他在河东任上做出一番造福百姓的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漫尉》

下一篇: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闺中只独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