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n
xī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ròu
shí
qīng
rén
chū
fán
gēng
shì
zhāo
sān
xiǎo
lái
juàn
tīng
yún
juǎn
lián
shān
zhèng
nán

译文

肉食对人的吸引力很大,仿佛能让人变得超凡脱俗,粗劣的菜汤给予我,我也像“朝三暮四”故事中的猴子一样满足。清晨起来,我并不厌倦听到衙门的鼓声,在云雾缭绕中卷起窗帘,看到南山正对着我。

逐句剖析

"肉食倾人如出凡":肉食对人的吸引力很大,仿佛能让人变得超凡脱俗,

"藜羹赋我是朝三":粗劣的菜汤给予我,我也像“朝三暮四”故事中的猴子一样满足。

"晓来不倦听衙鼓":清晨起来,我并不厌倦听到衙门的鼓声,

"云里卷帘山正南":在云雾缭绕中卷起窗帘,看到南山正对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漫兴》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黄庭坚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其诗作风格独特,注重用字用典,追求“无一字无来处”。此诗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诗人自身对饮食的态度以及清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他诗歌中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挖掘诗意的特点,也反映了其在复杂的仕途和人生境遇中所秉持的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肉食倾人如出凡,藜羹赋我是朝三”将喜爱肉食之人与自己安于藜羹的生活进行对比。“肉食倾人”描绘出肉食对他人的吸引力,仿佛能让人超凡脱俗;而“藜羹赋我”则表明诗人甘愿享受简单的粗茶淡饭,通过这种对比,突出诗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心境。借景抒情:“云里卷帘山正南”一句,通过描写清晨卷起窗帘看到南山在云雾缭绕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这一景色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悠然,达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效果。用典:“藜羹赋我是朝三”化用了“朝三暮四”的典故。原典故中“朝三暮四”是养猴人欺骗猴子的手段,而诗人在此反用其意,表达自己安于简单的生活,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韵味。

2. 分段赏析

《漫兴》首句“肉食倾人如出凡”,描绘了肉食对众人的吸引力,似乎享受肉食就能让人变得超凡出众,反映了世俗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次句“藜羹赋我是朝三”,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自己与世俗不同,甘愿以藜羹(粗劣的菜汤)为食,且心态如同“朝三暮四”故事中的猴子一样满足。这里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蕴含着对世俗追求的一种委婉批判。“晓来不倦听衙鼓”,写诗人清晨起来,并不厌倦听到衙门的鼓声。“衙鼓”暗示着官场的节奏和生活,诗人“不倦”地听,表现出他对这种生活的一种从容和淡定。“云里卷帘山正南”,诗人卷起窗帘,看到南山在云雾之中。“云里”营造出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山正南”则点明了景物的方位。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纷扰的尘世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那份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观化十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子瞻继和复答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