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反壑":霜降后江水变得回旋曲折,
"风落木归山":秋风起落叶回归山林。
"冉冉岁华晚":渐渐的一年将尽时光已晚,
# 冉冉岁华晚:原注:此十一卷中《岁晚》诗,后两句原作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
"昆虫皆闭关":昆虫都藏入洞穴不再活动。
# 昆虫皆闭关:原注:此十一卷中《岁晚》诗,后两句原作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起兴:诗的开篇“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描绘了霜降时节水回流到沟壑、秋风中树叶飘落归山的自然景象,以此引出下文对岁月流逝及自身境遇的感慨,通过自然之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基础。借景抒情:“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作者借描写霜降、风落木、岁华晚、昆虫闭关等景象,将自己谪居时的落寞、时光流逝的惆怅之情融入其中,借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含蓄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出谪居生活的孤寂与对时光匆匆的感怀。白描:整首诗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霜降、秋风、落叶、岁晚、昆虫闭关等画面,不做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生动地展现出秋季的景象和氛围,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情境。
2. 分段赏析
《谪居黔南十首(其二)》第一句“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诗人精选了“霜降”“风”“木”等自然意象,描绘出霜降之时,水流归向沟壑,秋风起而树叶飘落回归山林的景象。“降”“反”“落”“归”几个动词的运用,精准地展现出自然万物的动态变化,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营造出一种静谧、萧索的氛围。第二句“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冉冉”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时光缓缓流逝的状态,点明岁月已晚。以“昆虫皆闭关”来进一步渲染时节的变化,暗示一年即将过去。此句借景抒情,在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中,隐隐透露出诗人谪居黔南时,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