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春水长":江南与江北的春水悠悠流淌,
"中有一人遥相望":江心一人孤独伫立,遥遥凝望对岸。
"字曰金兰服众芳":以“金兰”相称,德行如百花芬芳,
"妙歌扬声倾满堂":友人歌声清越,响彻厅堂。
"满堂动色不入耳":满座为之动容,却难觅知音共鸣,
"四海知音能有几":天下知音寥寥无几。
"惟予与汝交莫逆":唯有你我情谊深厚,肝胆相照,
"心期那间千万里":虽相隔千里之遥,但心意相通如咫尺。
"欲凭绿水之双鱼":想托江中游鱼传递思念,寄托书信,
"为寄腹中之素书":寄去我心中字字真挚的话语。
"溪回屿转恐失路":溪流曲折、岛屿回转,唯恐信件迷失途中,
"夜半不眠起踌躇":长夜辗转难眠,起身徘徊踌躇。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友情诗。诗歌以江南江北的春水为背景,通过虚实交织的笔法,刻画了分隔两地的友人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跨越时空的思念。
2. 分段赏析
开篇“江南江北春水长,中有一人遥相望”,以“江南江北”极写空间辽阔,“春水长”既点明时节,又以流水喻相思之绵长,“遥相望”三字则直接勾勒出两人天各一方、彼此凝望的画面,语言质朴却意境悠远。接着“字曰金兰服众芳,妙歌扬声倾满堂”,从友人的品格与才华着笔,“金兰”暗合友人字号,“服众芳”以佩戴芳草喻其德行高洁,“妙歌扬声”写其歌声动人,“倾满堂”则侧面烘托其才华出众,为下文强调知音难觅做铺垫。“满堂动色不入耳,四海知音能有几”,笔锋一转,写满堂之人虽为歌声动容,自己却不为所动,只因“四海知音”寥寥无几,唯黄几复是真正知己。“不入耳”与“倾满堂”形成对比,突出两人情谊的独特性,“能有几”的反问更强化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惟予与汝交莫逆,心期那间千万里”,直抒胸臆,“莫逆”点明两人交情深厚,“心期那间千万里”则强调即使相隔万里,心意也紧密相连,“那间”二字化距离为无形,展现出友情超越距离的力量。后四句聚焦寄信的细节,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欲凭绿水之双鱼,为寄腹中之素书”,化用“鱼传尺素”典故,“绿水”呼应开篇春水,“双鱼”代指书信,“腹中之素书”则写尽心中千言万语。“溪回屿转恐失路,夜半不眠起踌躇”,以“溪回屿转”描绘水路曲折,担心书信迷失,“夜半不眠”“起踌躇”则通过动作描写,细腻展现因思念而辗转难眠、忧心忡忡的状态,将无法传递心意的焦虑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诗以乐府民歌的明快节奏,结合比兴、用典等手法,在春水深阔的意境中,层层递进地展现从遥望、赞友、叹知音到寄书忧虑的情感流程,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继承了古乐府的抒情传统,又融入了文人对友情的独特感悟。
上一篇:宋·黄庭坚《又和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濂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