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yān
zhōng
xiàn
线
lái
shí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yān
zhōng
xiàn
线
lái
shí
sòng
guī
hóng
鸿
yáng
guān
yún
shān
xīn
zhuàn
guī
yán
zhèng
zài
rén
chóu
chù
yōu
néng
sǔn
xìng
xiū
zhāo
dāng
nián
zuì
shí
shuǐ
chuān
穿
yún
xīn
nián
guāng
jǐng
xiǎo
xuān
nán
tóng
juǎn
西
shān

译文

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极目远送大雁归去。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杜鹃鸟悲啼。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暮年时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逐句剖析

"烟中一线来时路":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

"极目送、归鸿去":极目远送大雁归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

# 第四阳关:当为宜州附近关名。

"山胡新啭":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

# 啭:鸟婉转地叫。,山胡:鸟名。

"子规言语":杜鹃鸟悲啼。

# 子规:杜鹃。

"正在人愁处":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

"忧能损性休朝暮":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

"忆我当年醉时句":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

# 醉时句:一作:“醉诗句”。

"渡水穿云心已许":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

# 渡水穿云:指归鸿。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

"暮年光景":暮年时候,

"小轩南浦":能在南浦小屋中,

# 轩:有窗的长廊。

"同卷西山雨":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烟中一线来时路》乃北宋词人黄庭坚晚年遭贬至宜州时的感怀之作。彼时,其兄黄大临赠予一首《青玉案》,饱含牵挂之情。黄庭坚以此词相酬,在字里行间向兄长倾诉着内心深处的愁绪与感慨,尽显他于贬谪困境中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青玉案·烟中一线来时路》由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黄庭坚因所作《承天院塔记》被人刻意挑剔,诬陷其“幸灾谤国”,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被除名,羁管宜州。当年冬天,他从鄂州启程,次年春天抵达宜州贬所,这首词于此时而作。此时的黄庭坚已到花甲之年,遭此贬谪,前往边远险阻之地。虽不断以“忧能损性休朝暮”自我勉励,试图排解愁绪,但忧愁之情仍时常涌上心头,难以抑制。词的结尾以景作结,进一步烘托出他内心黯然神伤的心境,尽显人生的无奈与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词人望着烟雾迷蒙中如线般的来时路,目送归鸿远去,借路途景象与归鸿,抒发了被贬途中的孤寂以及对过往的感慨;“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借助山胡鸟的啼叫和子规的鸣声,营造出凄凉氛围,强化内心的忧愁。直抒胸臆:“忧能损性休朝暮”直接表明忧愁对身心的损害,劝自己不应整日沉浸其中,直白地展现出内心的自我劝诫与挣扎;“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对暮年时光的感慨,直率地传达出对往昔与友人同赏风景时光的怀念以及当下的落寞。对比:“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将当年醉心诗词、充满豪情的自己与暮年被贬的处境相对比,突出时光变迁和当下的无奈。

2. 分段赏析

《青玉案·烟中一线来时路》的上阕,生动展现了黄庭坚复杂的心绪。“烟中一线来时路”,词人长途奔波,抵达远离京城的贬谪之地,回首过往行程,只见道路被茫茫烟尘笼罩,仅余若隐若现的一丝痕迹。这寥寥几笔,将他急切想要归乡却又归期难觅,且不愿在此久留的矛盾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极目送,归鸿去”,则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思归之情。当看到归鸿向着北方翩然飞去,直至消失在天际,他仍久久凝望。鸿雁能自由归去,自己却被困异乡,他内心渴望如鸿雁般逃离这陌生之地的念头,愈发强烈。“第四阳关云不度”,此处以“阳关”借指偏远之地,“第四阳关”更强调此地的荒僻遥远,连天上的行云都不再经过,而词人却不得不身处其间。“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描绘了当下季节的特点,山雀的啼鸣、子规的哀叫,声声入耳,更添了他对故乡的思念,愁绪万千。下阕中,词人在抒发愁苦情怀的同时,也极力自我排解。“忧能损性休朝暮”,理性地表明忧愁会损伤性情,不应整日被其缠绕。他忆起醉中所写“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希望能借醉酒摆脱忧愁,让满川风月去承载烦忧。“渡水穿云心已许”,是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历经多次漂泊,他对坎坷命运已然默认。暮年之际,他愿与南浦小轩一同面对西山风雨。“同卷西山雨”的“同”字精妙,将抽象的暮年时光与具体的“小轩南浦”融为一体,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也以豁达之态赋予了面对人生风雨的深层意识以形象。此句虽借鉴了王勃“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却增添了哲理意味,显得更加深沉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题灊峰阁》

下一篇:宋·黄庭坚《同子瞻和赵伯充团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