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岁寒心":人要有能经受严寒考验的心境,
# 岁寒心:喻经严寒历冰霜,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变之心。
"乃有岁寒节":才能具备抵御寒冬的气节。
# 岁寒节:指在逆境或恶劣环境、跌宕挫折中守持气节情操。
"何能貌不枯":竹子凭什么能保持形貌不枯萎,
"虚心听霜雪":因为它内心虚空,安然承受着霜雪的侵袭。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分段赏析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两句是借竹喻人,点明心志与气节的关系。“岁寒心”指在严寒环境中坚守的品格,“岁寒节”则是这种品格外显的气节。诗人以简洁的逻辑关联,强调只有内心具备坚韧不拔的“岁寒心”,才能在现实中展现出经得起考验的“岁寒节”,将竹子的自然特性与君子的精神品质相勾连,为后文写竹埋下伏笔。“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两句聚焦墨竹的形态与内在精神。“貌不枯”描绘出竹子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生机、不枯萎的姿态,这与寻常草木在严寒中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而“虚心”一词既点出竹子中空的物理特征,又隐喻君子谦逊的品格;“听霜雪”则赋予竹子以人的动作,仿佛它正从容面对霜雪的侵袭,以沉静的姿态接纳严寒的考验。诗人通过“虚心”与“听霜雪”的呼应,将竹子的外在形态与内在风骨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墨竹的生动形象,又赞颂了其坚韧谦逊的品格。
下一篇:宋·黄庭坚《宿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