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dēng
yuè
yáng
lóu
wàng
jūn
shā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tóu
huāng
wàn
bìn
máo
bān
shēng
chū
táng
yàn
guān
wèi
dào
jiāng
nán
xiān
xiào
yuè
yáng
lóu
shàng
duì
jūn
shān

译文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逐句剖析

"投荒万死鬓毛斑":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

# 斑:花白。,鬓毛:鬓发。,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

"生出瞿塘滟滪关":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 滟滪: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出:文集、山谷集作入。

"未到江南先一笑":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

# 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岳阳楼上对君山":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绝句。诗前两句巧妙化用柳宗元诗意与班超典故,尽显其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后的庆幸之情;后两句则抒发了渐近江南时喜悦与苦涩交织的复杂心境,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黄庭坚晚年之作。绍圣二年(1095年),其被贬谪至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踏入素有“难于上青天”之称的蜀地。元符元年(1098年),复迁至戎州(今四川宜宾)。在长达六年的流放生涯中,他身处逆境却坚韧不拔,安然处之。直至元符三年(1100年)获赦免,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方离蜀。崇宁元年(1102年),他启程回乡,自湖北乘舟东下,经岳阳时冒雨登临岳阳楼,赏湖光山色,遂作此二诗以抒遇赦之悦。彼时,他已历经七年贬谪,辗转蜀地与湖北一带,所处环境恶劣,且已至五十七岁高龄——于古人而言实属高龄。据任渊所撰黄庭坚诗谱,此二诗手迹跋云:“崇宁之元(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夜,自荆州出发,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阳),连日阴雨难出行。二月初一清晨,独登岳阳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是一首贬谪诗。这首诗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诗意及班超典故,显示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后二句写出渐近江南喜悦又深含苦涩的复杂心情,情意恳挚。这也是黄庭坚晚年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主题围绕遇赦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家乡和前途的感慨,体裁为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2. 写作手法

对比:第一首诗中,“投荒万死鬓毛斑”描述了诗人被贬谪到荒远之地,历经磨难后的凄惨状态,鬓发斑白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坎坷。而“生出瞿塘滟滪关”则表明诗人历经艰难险阻后,终于活着走出了瞿塘峡这一险关,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这种今昔状况的对比,突出了诗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庆幸之情。用典:在第一首诗中,“投荒万死鬓毛斑”化用了柳宗元被贬谪的经历以及相关的情感表达,柳宗元被贬后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黄庭坚以此来类比自己的遭遇,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当时的艰难处境。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洋溢着遇赦归乡的欢愉之感。开篇描绘历经重重艰难,九死一生的过往;随后一句则感慨,未料竟能活着穿越瞿塘峡与滟滪关,尽显重生之喜。接着三四句深化了这种喜悦:尚未抵达江南故园,已忍不住微笑,于岳阳楼上沉醉于壮阔景色,预见回家后将更是欣慰无比。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洒脱与豪爽,不畏逆境、豁达开朗的心境跃然纸上,语言精炼而情感真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中望君山这一动作,引人遐想,让读者自行揣摩体悟,韵味无穷。此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类,皆以留白之笔,书写不尽之意,让诗意在想象中绵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肯作一寻常语。”

清赵翼《瓯北诗话》

# 先一笑,承上联意,写当时欢快心情。

不详陈衍《宋诗精华录》

# 作者并不止于当前君山,而能融合今古,把眺望时的凝思引入奇境,藉远来而登高,藉登高而望远,藉望远而怀古,藉怀古而幻念,极迁想妙得之观。朱熹评山谷“措意也深”,旨哉斯言!

不详张鸣

# 这两首诗是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兀傲其神,崛蟠其气,被广泛传诵。但奇怪的是却被清人方东树、黄爵滋、曾国藩等人所忽略。他们的《昭昧詹言》、《读山谷诗集》和《求阙斋读书录》,曾评点了山谷的不少名篇,却视不及此。可能是沧海遗珠,也可能是因为文艺批评眼光不同。

不详陈文新

# 这就是诗人以转折来证明笔力的雄健了。从凌空起笔,到转折收笔,全诗证了一个雨对风浪而百折不挠的坚韧的生命。它以特有的清雄奇峭,说明把这两首诗列为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并非过誉。

明末清初杨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