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án
hóu
miào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mén
yǎn
táng
yīn
yǎo
yǎo
fēng
yáo
zhú
lěng
xiāo
xiāo
qiū
shuí
xiāng
wèn
fēng
pèi
yīng
hún
zhāo
lǎo
zhī
wéi
suì
shén
shì
chuī
xiāo
rén
guī
shè
huáng
yún
zhǐ
yǒu
āi
chán
bàn
liáo

译文

庙门紧闭着空寂的殿堂,幽深昏暗,风吹动枯竹,发出清冷萧瑟的声响。废墟遗迹中留存的意韵有谁会来探寻,我想要招回那丰沛之地的英雄魂魄。乡野老人懵懂无知,只知道占卜年岁收成,神巫又为何不停地吹奏着箫管。人们回到乡里的社庙时,黄云笼罩的黄昏已然降临,只剩下哀鸣的秋蝉陪伴着这份寂寥。

逐句剖析

"门掩虚堂阴窈窈":庙门紧闭着空寂的殿堂,幽深昏暗,

"风摇枯竹冷萧萧":风吹动枯竹,发出清冷萧瑟的声响。

"邱虚余意谁相问":废墟遗迹中留存的意韵有谁会来探寻,

"丰沛英魂我欲招":我想要招回那丰沛之地的英雄魂魄。

"野老无知惟卜岁":乡野老人懵懂无知,只知道占卜年岁收成,

"神巫何事苦吹箫":神巫又为何不停地吹奏着箫管。

"人归里社黄云暮":人们回到乡里的社庙时,黄云笼罩的黄昏已然降临,

"只有哀蝉伴寂寥":只剩下哀鸣的秋蝉陪伴着这份寂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樊侯庙二首(其二)》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门掩虚堂”“风摇枯竹”描绘出樊侯庙萧瑟清幽的景象;颔联抒发对樊侯等历史英魂的追慕与缅怀;颈联通过“野老卜岁”“神巫吹箫”的民俗场景,反衬历史的虚无;尾联以“人归里社”“哀蝉伴寂寥”的画面,总领全篇,寄托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感慨。全诗以萧瑟意象营造凭吊氛围,情感沉郁蕴藉,体现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所写。创作于他仕途后期,当时北宋党争加剧,诗人心境复杂。他来到樊侯庙,面对庙宇的萧瑟景象,联想到汉初名将樊哙的历史功绩,内心生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借凭吊樊侯庙来抒发自己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咏史题材的诗。描绘了樊侯庙萧瑟的景象、周边的民俗场景以及黄昏时分的寂寥画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怀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衬托:反衬,以实写虚,颈联“野老无知惟卜岁,神巫何事苦吹箫”以野老、神巫的现实活动,反衬历史的虚无,突出对历史人物被淡忘的感慨。典故:“丰沛英魂我欲招。”中“丰沛”为汉高祖刘邦与樊哙的故乡,借地域代指樊哙等开国功臣,化用其辅佐刘邦、建功立业的历史背景;“樊侯”直接指向樊哙,暗含《史记》《汉书》中记载的其“剖符千户”封侯、“排闼谏君”闯宫劝谏等事迹,以历史典故寄托对樊哙功业与忠勇的追忆,赋予诗歌深厚的历史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门掩虚堂阴窈窈,风摇枯竹冷萧萧”两句,是对樊侯庙环境的描写。“门掩虚堂阴窈窈”写出庙门紧闭,殿堂幽深阴暗的景象;“风摇枯竹冷萧萧”描绘出风吹动枯竹,发出清冷萧瑟的声响,“冷萧萧”既写声音又写氛围,开篇便奠定了全诗沉郁萧瑟的基调。​颔联“邱虚余意谁相问,丰沛英魂我欲招”两句,“邱虚余意谁相问”抒发了对历史遗迹所留余韵无人问津的感慨;“丰沛英魂我欲招”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招回以樊哙为代表的丰沛之地英魂的愿望,情感真挚,体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颈联“野老无知惟卜岁,神巫何事苦吹箫”两句,描写了庙周边的民俗场景。“野老无知惟卜岁”写出乡野老人只知占卜年岁收成的朴素;“神巫何事苦吹箫”则对神巫不停吹箫的行为发出疑问,以这些现实中的民俗活动,反衬出历史人物功绩的被淡忘,凸显历史的虚无感。​尾联“人归里社黄云暮,只有哀蝉伴寂寥”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人归里社黄云暮”写出人们回到乡里,黄昏时分黄云满天的画面;“只有哀蝉伴寂寥”则以哀蝉的鸣叫衬托出庙宇的寂寥,收束全篇,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眼前的寂寥景象融合,强化了伤感与怅惘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下一篇:宋·黄庭坚《戏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