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生无长期":人生短暂没有长久,
"聊暇日婆娑":姑且趁着闲暇时光自在地徘徊。
# 暇:陈刻本、翁校本作“假”。
"出门望高丘":出门远望高高的山丘,
"拱木漫春萝":古老的树木上爬满了春天的藤萝。
"试为省鬼录":试着翻阅生死簿,
"不饮死者多":现不饮酒而死的人实在太多。
"安能如南山":怎能像南山一样,
"千岁保不磨":千年万年都不会被磨灭呢?
"在世崇名节":在世时追求名节,
"飘如赴烛蛾":如同飞蛾扑火般徒劳。
"及汝知悔时":等到你后悔时,
"万事蓬一窠":万事已如蓬草般杂乱无章。
"青掅陵陂麦":青嫩的麦苗在山坡上生长,
"妍暖亦已花":温暖的春日里也已开花。
# 妍暖:山谷集作“媕娿”。
"长烟淡平川":远处的平川被轻烟笼罩,
"轻风不为波":微风轻拂,水面不起波澜。
"无人按律吕":无人奏响音律,
"好鸟自和歌":好在鸟儿们自然地唱和欢歌。
"杖藜山中归":拄着藜杖从山中归来,
# 山:翁校:一本作“田”。
"牛羊在坡陀":牛羊已在山坡上聚集。
"本自无廊庙":我本就与朝堂无关,
"正尔乐涧阿":正乐于在这山间溪谷中逍遥。
"念昔扬子云":想起昔日的扬雄,
"刻意师孟轲":他刻意效仿孟子的风骨。
"狂夫移九鼎":狂夫曾想撼动九鼎,
"深巷考四科":却只能在陋巷中钻研学问。
"亦有好事人":也有热心的朋友,
"时能载酒过":偶尔会带着酒来访。
"无疑举尔酒":无需怀疑,举杯畅饮,
"定知我为何":一定知道我是为了什么。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与“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的对比,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名节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青掅陵陂麦,妍暖亦已花。长烟淡平川,轻风不为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同时抒发了内心的闲适与感慨。用典:诗中提到“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引用了扬雄(字子云)和孟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学问的追求。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杖藜山中归,牛羊在坡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虚实相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短生无长期,聊暇日婆娑。”诗人感慨生命的短暂,认为人生没有长久的期限,只能在闲暇时享受片刻的欢乐。第二联:出门望高丘,拱木漫春萝。”描绘了诗人出门远望,看到高丘上古木参天,春萝蔓延的景象。第三联:试为省鬼录,不饮死者多。”诗人设想查看生死簿,发现不饮酒的人死去的更多,暗示人生应有适时的欢乐。第四联:安能如南山,千岁保不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无法像南山一样永恒。第五联:在世崇名节,飘如赴烛蛾。”诗人崇尚名节,但又觉得人生如飞蛾扑火般短暂。第六联:及汝知悔时,万事蓬一窠。”当人们意识到错误时,往往已万事皆休,如同蓬草般散乱。第七联:青掅陵陂麦,妍暖亦已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陵陂上的麦苗在温暖的天气中已经开花。第八联:长烟淡平川,轻风不为波。”长烟笼罩着平坦的川原,轻风拂过却不兴波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第九联:无人按律吕,好鸟自和歌。”没有人来调音律,只有鸟儿自然地唱着和谐的歌。第十联:杖藜山中归,牛羊在坡陀。”描绘了诗人拄着藜杖从山中归来,看到牛羊在山坡上漫步的景象。第十一联:本自无廊庙,正尔乐涧阿。”诗人本无心于官场,只愿享受山林的乐趣。第十二联:念昔扬子云,刻意师孟轲。”回忆起扬雄刻意模仿孟子,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第十三联:狂夫移九鼎,深巷考四科。”描绘了狂放之士搬动九鼎,深巷中有人研究四科,展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十四联:亦有好事人,时能载酒过。”也有喜欢热闹的人,时常带着酒来访。第十五联:无疑举尔酒,定知我为何。”诗人自信地举起酒杯,相信对方能理解他的心意。
上一篇:宋·黄庭坚《谪居黔南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绿菜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