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zhòng
zhēn
jué
miào
yōng
líng
jūn
xiǎo
rán
mèng
zhī
fēi
fēn
yún
chuāng
zhōng
yuǎn
shān
shì
méi
dài
shàng
liú
huā
jiē
qún
jiè
wèn
wén
fǒu
líng
jūn
zhuāng
yáo
shǒu
liǎng
zhēng
làn
ér
huài
jūn
xìng
liáng
guī
yàn
kōng
duō
nài
yún
chuāng

译文

众神簇拥着端庄的灵君,景象清晰分明,这梦境绝非杂乱无章。窗外的远山,宛如美人弯弯的眉黛,座席旁的榴花,都像舞动的裙裾般鲜艳。有人问是否能弹琵琶听曲,灵君神色庄重,歌妓连忙摇手示意不可。两位客人争着下棋,时光流逝得如同烂柯的典故,一个孩童弄坏了棋局,灵君也不呵斥。雕梁上归来的燕子,空自鸣叫不停,可这云雾缭绕的窗阁,又能奈何呢。

逐句剖析

"众真绝妙拥灵君":众神簇拥着端庄的灵君,

"晓然梦之非纷纭":景象清晰分明,这梦境绝非杂乱无章。

"窗中远山是眉黛":窗外的远山,宛如美人弯弯的眉黛,

"席上榴花皆舞裙":座席旁的榴花,都像舞动的裙裾般鲜艳。

"借问琵琶得闻否":有人问是否能弹琵琶听曲,

"灵君色庄妓摇手":灵君神色庄重,歌妓连忙摇手示意不可。

"两客争棋烂斧柯":两位客人争着下棋,时光流逝得如同烂柯的典故,

"一儿坏局君不呵":一个孩童弄坏了棋局,灵君也不呵斥。

"杏梁归燕语空多":雕梁上归来的燕子,空自鸣叫不停,

# 语空:文集、蒋刻本、山谷集作空语。

"奈此云窗雾阁何":可这云雾缭绕的窗阁,又能奈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记梦》是北宋黄庭坚在元祐四年(1089年)到元祐八年(1093年)之间所作的一首七言诗。它属于黄庭坚“理语诗”,充分展现了他以经典典籍为素材创作诗歌的特点。整首诗共十句,将一个虚幻梦境生动呈现。诗里用“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等语句,勾勒出丰富的视觉画面;又通过“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这些零散的情节,体现出梦境的独特。诗中“灵君”这一形象,与“云窗雾阁”的景象相互映衬,一实一虚。最后一句以问句收尾,暗示着场景的变化。这首诗巧妙融入经子典籍内容,阐释了儒家的处世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众真绝妙拥灵君,晓然梦之非纷纭”,开篇描绘梦境初始景象,众多神仙奇妙地簇拥着主尊“灵君”,梦境清晰有序,不像现实般杂乱。这里点明“梦”的主题,用“众真”“灵君”的形象营造出奇幻氛围,“晓然非纷纭”则突出梦境的独特,给人一种超脱现实的清晰感。“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诗人转而刻画梦中景物,窗外远山青黑如女子眉黛,宴席上石榴花鲜艳似舞动的裙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比作生活中常见的美丽事物,让梦境中的山与花瞬间生动起来,画面精致细腻,尽显梦境的唯美与灵动。“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写梦中人物互动,有人询问能否听到琵琶声,灵君神情庄重,身旁歌妓则摇头回应。简单的对话和动作,勾勒出梦中聚会的小场景,仿佛能感受到众人期待落空的淡淡遗憾,生活气息浓厚,让梦境更显真实可感。“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引入“烂柯人”典故,两位客人下棋入迷,连斧头柄都烂掉,小孩弄坏棋局,灵君却不责备。这里既有对沉迷棋趣的描写,又有小孩调皮的可爱画面,灵君的宽容让梦境氛围轻松愉悦,充满生活中的温情与趣味。“杏梁归燕语空多,奈此云窗雾阁何”,描绘梦醒前的景象,杏木房梁上归燕叽叽喳喳,却奈何不了云雾缭绕的楼阁。燕子的“空多语”与楼阁的静谧形成对比,以景传情,隐隐透露出对梦境即将消逝的无奈与孤寂,为梦境增添了一丝怅惘的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谢人惠茶》

下一篇:宋·黄庭坚《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