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诗如曹郐":我的诗就像曹国和郐国,
"浅陋不成邦":浅陋狭小,不成大国之规模。
"公如大国楚":您的诗如同强大的楚国,
"吞五湖三江":能吞吐五湖三江,气势磅礴。
"赤壁风月笛":如赤壁下清风明月中悠扬的笛声,
"玉堂云雾窗":又如玉堂里云雾缭绕的窗户,情境美妙多样。
"句法提一律":在诗歌句法上您提出的规则,
"坚城受我降":让我像面对坚固的城池一样甘愿投降。
"枯松倒涧壑":枯松倒在山涧沟壑中,
"波涛所舂撞":被波涛不断冲击。
"万牛挽不前":一万头牛都拉不动,
"公乃独力扛":而您却能独自将它扛起。
"诸人方嗤点":其他人正在嘲笑指点,
"渠非晁张双":可他哪里是晁补之、张耒能比的。
"但怀相识察":只是心怀对您的相知与敬重,
# 但:陈刻本作“袒”。
"床下拜老庞":就像在床下拜见庞德公一样。
"小儿未可知":小孩子还不明白,
"客或许敦厖":客人或许会赞许您的敦厚朴实。
"诚堪婿阿巽":实在可以成为阿巽的夫婿,
"买红缠酒缸":买红绸缠在酒缸上。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唱和诗,诗人将自己的诗比作浅陋的曹郐,而苏轼的诗如大国楚,体现出对苏轼的推崇;同时也展现出两人在诗歌创作交流中的情谊,表达了对苏轼诗歌才华的高度赞美,以及对两人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自己的诗比作曹郐,苏轼的诗比作大国楚,通过鲜明对比,突出苏轼诗歌的雄浑大气和自己的谦逊态度。比喻:多处运用比喻,“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借赤壁、玉堂等意象比喻苏轼诗歌创作的多样情境;“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用枯松被波涛冲击、万牛难挽而苏轼能独力扛起,形象地表现苏轼诗歌的力量与独特。用典:“床下拜老庞”运用庞德公的典故,表达对苏轼的敬重;“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化用民间习俗,以幽默方式表达对两人关系的珍视。
3. 分段赏析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中“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开篇通过对比,以曹郐小国和大国楚分别比喻自己和苏轼的诗歌,生动地展现出苏轼诗歌的雄浑壮阔和自己的自谦,为全诗奠定了对苏轼赞美和两人交流的基调。“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此段以赤壁、玉堂等意象,形象地描绘苏轼诗歌创作情境的丰富多样。“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进一步表明苏轼在诗歌句法上的高超,让自己甘愿“投降”,突出对苏轼诗歌技巧的认可。“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运用比喻,将苏轼诗歌比作在涧壑中被波涛冲击的枯松,万牛都难以拉动,而苏轼却能独力扛起,形象地表现出苏轼诗歌的强大力量和独特魅力。“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提及其他人对苏轼的评价,认为苏轼非晁补之、张耒可比。并运用庞德公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苏轼的敬重,体现出两人相知相惜的情谊。“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化用民间习俗,表达对两人关系的珍视,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现出深厚的友情。
4. 作品点评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这首诗以探讨诗艺为切入点,别具一格地展现了苏轼与黄庭坚两位大诗人之间惺惺相惜、相互学习的真挚情谊。黄庭坚巧妙地将抽象晦涩的诗学理念具象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把诗歌创作的抽象感悟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诗中,他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对典故成语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在字句上精雕细琢,让文气呈现出独特的拗折之感。同时,选用“降”“扛”“双”“庞”等险韵来押韵,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黄庭坚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是整个江西诗派的显著特征,足见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匠心独运。
上一篇:宋·黄庭坚《二章》
下一篇:宋·黄庭坚《登南禅寺怀裴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