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四十未全老":四十岁的男子汉没有全到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居住林中泉旁真为你自豪。
# 林泉:山林泉石。
"明月清风非俗物":那陪伴你的清风明月可非寻常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你辞谢了,作官显威的肥马裘皮袍。
# 谢:辞,不受。,轻裘肥马:指富贵生活。
"山中是处有黄菊":山中处处是傲霜的黄菊花,
# 是处:到处。
"洛下谁家无白醪":洛山下谁家没有醇酒管饱。
# 白醪:指糯米甜酒。
"想得秋来常日醉":想必这一秋你定是整日酣醉,
# 想:一作相。
"伊川清浅石楼高":观清浅的伊川在高高的石楼逍遥。
# 石楼:龙门香山寺中的一处建筑,为诗人登临吟咏之地。,伊川:即伊水。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应答之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风格独特,尤为突出的便是其豪迈的气概,黄庭坚借由对龙门潘秀才的赞赏与推崇,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超凡脱俗、别具一格人生境界的无限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一句,将代表自然雅趣、超凡脱俗的“明月清风”与象征世俗富贵的“轻裘肥马”进行对比,突出了潘秀才不慕世俗荣华,追求高洁自在生活的品质,也借此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价值取向。借景抒情:整首诗通过描述潘秀才在山林间的生活场景,如赏菊、饮酒、醉于伊川石楼之间等,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融入其中,借景与生活场景抒发情感,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委婉又富有感染力。象征:“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中“明月清风”象征着高雅、闲适、自由的林泉生活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轻裘肥马”则象征着世俗的富贵荣华和功名利禄。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林泉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摒弃和不屑。
3. 分段赏析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首联“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起笔不凡,直接点明潘秀才在四十岁尚未完全衰老之际,就选择归隐山林泉石之间,诗人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真自豪”三个字,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潘秀才这一选择的高度赞赏,在当时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环境下,潘秀才的归隐之举显得尤为独特和洒脱,此联奠定了全诗对潘秀才生活状态肯定与向往的情感基调。颔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承接首联,进一步阐述潘秀才的超凡脱俗。“明月清风”本就是自然界中清新、高雅之物,代表着远离尘嚣的自由与纯净,诗人称其“非俗物”,强调了潘秀才所追求的生活境界的高洁。“轻裘肥马”则是世俗富贵的象征,“谢儿曹”表明潘秀才摒弃了世俗之人对富贵的追逐,与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儿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颈联“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描绘了潘秀才隐居生活中的两个场景。在山中,处处可见绽放的黄菊,黄菊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高洁、隐逸的象征,暗示潘秀才如同黄菊般在山林中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与高雅。“洛下谁家无白醪”则写出在洛阳一带,家家户户都有美酒(白醪),体现出潘秀才生活的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可以尽情享受饮酒赏菊的悠然时光,进一步渲染了其隐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尾联“想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诗人展开想象,推测在秋天的时候,潘秀才常常沉醉于这样美好的生活之中。“伊川清浅石楼高”描绘了伊川水清澈平缓,旁边石楼高耸的画面,以优美的自然景色烘托出潘秀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心境开阔、自在洒脱。“常日醉”不仅指沉醉于美酒,更是沉醉于这美好的山水田园生活,此联以景结情,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对潘秀才的生活心生向往。
下一篇:宋·黄庭坚《思亲汝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