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ng
mén
pān
xiù
cái
jià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nán
ér
shí
wèi
quán
lǎo
biàn
便
lín
quán
zhēn
háo
míng
yuè
qīng
fēng
fēi
qīng
qiú
féi
xiè
ér
cáo
shān
zhōng
shì
chù
yǒu
huáng
luò
xià
shuí
jiā
bái
láo
xiǎng
qiū
lái
cháng
zuì
chuān
qīng
qiǎn
shí
lóu
gāo

译文

四十岁的男子汉没有全到老,居住林中泉旁真为你自豪。那陪伴你的清风明月可非寻常物,你辞谢了,作官显威的肥马裘皮袍。山中处处是傲霜的黄菊花,洛山下谁家没有醇酒管饱。想必这一秋你定是整日酣醉,观清浅的伊川在高高的石楼逍遥。

逐句剖析

"男儿四十未全老":四十岁的男子汉没有全到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居住林中泉旁真为你自豪。

# 林泉:山林泉石。

"明月清风非俗物":那陪伴你的清风明月可非寻常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你辞谢了,作官显威的肥马裘皮袍。

# 谢:辞,不受。,轻裘肥马:指富贵生活。

"山中是处有黄菊":山中处处是傲霜的黄菊花,

# 是处:到处。

"洛下谁家无白醪":洛山下谁家没有醇酒管饱。

# 白醪:指糯米甜酒。

"想得秋来常日醉":想必这一秋你定是整日酣醉,

# 想:一作相。

"伊川清浅石楼高":观清浅的伊川在高高的石楼逍遥。

# 石楼:龙门香山寺中的一处建筑,为诗人登临吟咏之地。,伊川:即伊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是北宋时期黄庭坚所著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熙宁四年的叶县。此诗风格独特,尤为突出的便是其豪迈的气概,黄庭坚借由对龙门潘秀才的赞赏与推崇,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超凡脱俗、别具一格人生境界的无限向往。诗的首联下笔不同凡响,犹如奇峰突起,气势磅礴,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为整首诗奠定了不凡的基调,有总领全篇之妙。“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寥寥数语,便将潘秀才壮年归隐的豪迈之举展现得淋漓尽致。颔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中,通过对“轻裘肥马”这种世俗富贵的摒弃,以及对“明月清风”这般自然雅趣的钟情,鲜明地凸显出潘秀才高雅脱俗、超凡迈俗的品格。颈联“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两句,则生动地勾勒出潘秀才赏菊饮酒的惬意场景,颇有东晋陶渊明那种悠然闲适的风度神韵,令人心生向往。到了尾联,诗人的笔触陡然一转,思绪飘向远方,开始想象潘秀才在秋日里沉醉于美酒之中,自由自在地徜徉于伊川之畔、石楼之下的情景。以清幽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潘秀才开阔的胸襟与高雅的情趣,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缘起于龙门的潘秀才向黄庭坚寄赠诗篇,随后黄庭坚作出回应。从诗的内容及相关背景推测,此诗应创作于黄庭坚辞官还乡的那段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应答之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风格独特,尤为突出的便是其豪迈的气概,黄庭坚借由对龙门潘秀才的赞赏与推崇,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超凡脱俗、别具一格人生境界的无限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一句,将代表自然雅趣、超凡脱俗的“明月清风”与象征世俗富贵的“轻裘肥马”进行对比,突出了潘秀才不慕世俗荣华,追求高洁自在生活的品质,也借此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价值取向。借景抒情:整首诗通过描述潘秀才在山林间的生活场景,如赏菊、饮酒、醉于伊川石楼之间等,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融入其中,借景与生活场景抒发情感,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委婉又富有感染力。象征:“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中“明月清风”象征着高雅、闲适、自由的林泉生活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轻裘肥马”则象征着世俗的富贵荣华和功名利禄。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林泉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摒弃和不屑。

3. 分段赏析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首联“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起笔不凡,直接点明潘秀才在四十岁尚未完全衰老之际,就选择归隐山林泉石之间,诗人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真自豪”三个字,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潘秀才这一选择的高度赞赏,在当时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环境下,潘秀才的归隐之举显得尤为独特和洒脱,此联奠定了全诗对潘秀才生活状态肯定与向往的情感基调。颔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承接首联,进一步阐述潘秀才的超凡脱俗。“明月清风”本就是自然界中清新、高雅之物,代表着远离尘嚣的自由与纯净,诗人称其“非俗物”,强调了潘秀才所追求的生活境界的高洁。“轻裘肥马”则是世俗富贵的象征,“谢儿曹”表明潘秀才摒弃了世俗之人对富贵的追逐,与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儿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颈联“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描绘了潘秀才隐居生活中的两个场景。在山中,处处可见绽放的黄菊,黄菊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高洁、隐逸的象征,暗示潘秀才如同黄菊般在山林中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与高雅。“洛下谁家无白醪”则写出在洛阳一带,家家户户都有美酒(白醪),体现出潘秀才生活的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可以尽情享受饮酒赏菊的悠然时光,进一步渲染了其隐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尾联“想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诗人展开想象,推测在秋天的时候,潘秀才常常沉醉于这样美好的生活之中。“伊川清浅石楼高”描绘了伊川水清澈平缓,旁边石楼高耸的画面,以优美的自然景色烘托出潘秀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心境开阔、自在洒脱。“常日醉”不仅指沉醉于美酒,更是沉醉于这美好的山水田园生活,此联以景结情,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对潘秀才的生活心生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一落索·谁道秋来烟景素》

下一篇:宋·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