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牍稍退凫鹜行":手持公文,退离如野鸭般喧嚣的官场,
"倦禅时作橐驼坐":疲倦参禅时,像骆驼般蜷坐静修。
"忽忆头陀云外人":忽然想起那位云游山外的头陀僧人,
"闭门作夏与僧过":闭门结夏安居,与僧众共度时光。
"一丝不挂鱼脱渊":如鱼儿脱钩般无牵无挂,
"万古同归蚁旋磨":众生却似蚂蚁随磨盘旋转,万古同归命运。
"山中雨熟瓜芋田":山间雨水滋润瓜芋田,
"唤取小僧休乞钱":唤来小僧莫再乞讨钱财。
# 唤取小僧休乞钱:原注:张方回家本山谷自注云:智航道人住嵩山法王寺,数遣小僧景宗到都城,因宗还寄之。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对比:开篇“抱牍稍退凫鹜行,倦禅时作橐驼坐”,将官场中众人如“凫鹜”般忙碌奔走、追名逐利的状态,与自己在厌倦世俗后,试图通过“倦禅”“橐驼坐”来寻求内心宁静的状态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同时,“山城空扰扰,古寺何冷冷”,又把山城中人们为世俗事务忙碌纷扰的景象,和古寺的清幽寂静相对照,进一步强化了尘世喧嚣与佛门清净的差异,突出诗人对佛门清净氛围的喜爱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用典:“一丝不挂鱼脱渊”,此句化用禅宗“一丝不挂”的典故,原本指修行者摆脱尘世一切烦恼、无牵无挂的境界。比喻:“一丝不挂鱼脱渊”,这里以鱼儿摆脱深渊束缚来形象比喻,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超脱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抱牍稍退凫鹜行,倦禅时作橐驼坐”,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状态。“抱牍”表明他忙于公务,“凫鹜行”形象地展现出众人在官场中忙碌奔走、趋炎附势的模样,而诗人对此感到厌倦。“倦禅时作橐驼坐”则体现出诗人在闲暇时试图参禅悟道,以寻求内心宁静,“橐驼坐”描绘出一种沉稳、安然的姿态,透露出他对禅境的向往。“忽忆头陀云外人,闭门作夏与僧过”,笔锋一转,诗人突然想起了远在嵩山的智航禅师。“头陀云外人”将智航禅师比作超凡脱俗、远离尘世喧嚣的高人,“闭门作夏与僧过”则是诗人想象禅师在夏日里,紧闭山门,与寺中僧人一同修行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禅师清修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是全诗的精妙之笔。“一丝不挂鱼脱渊”运用比喻,以鱼儿摆脱深渊束缚、自由自在的状态,象征着摆脱尘世烦恼、无牵无挂的境界,传达出诗人对自由解脱的渴望。“万古同归蚁旋磨”则用蚂蚁在磨盘上不断旋转忙碌的意象,寓意着世间众人在纷扰的尘世中为名利奔波,然而无论怎样忙碌,最终都将走向相同的归宿,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无常。尾联“山中雨熟瓜芋田,唤取小僧休乞钱”,诗人想象山中雨水滋润,瓜芋田丰收,此时禅师唤来小僧,让其不必再向香客乞求施舍。表面写的是寺院生活的自给自足,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即修行不应依赖外物,而应像瓜熟蒂落般自然,通过自身的感悟与实践,达到内心的超脱。
上一篇:宋·黄庭坚《侯尉家听琵琶》
下一篇:宋·黄庭坚《再次韵寄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