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èr
yuè
shí
jiǔ
zhōng
è
zhǔ
xiǎo
hàn
yáng
qīn
jiù
xié
jiǔ
zhuī
sòng
liáo
wéi
duǎn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jiē
bào
guān
gǎn
wéi
wáng
shì
chéng
xiāo
zhēng
jiāng
xià
xiàn
shuì
hàn
yáng
chéng
lín
fán
zhuī
sòng
bēi
pán
xiè
zhuó
qīng
zhǐ
yīng
zhàng
xiāng
lǎo
nán
rén
qíng

译文

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逐句剖析

"接淅报官府":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

# 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淅,淘过的米。

"敢违王事程":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 程:期限。,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敢:岂敢。

"宵征江夏县":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

# 宵征江夏县: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江夏县,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睡起汉阳城":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 睡起汉阳城:是说待到天亮的时候,已泊舟对岸的汉阳了。

"邻里烦追送":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

# 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

"杯盘泻浊清":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 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只应瘴乡老":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

# 老:终老,到老死去。,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今广西宜山)。

"难答故人情":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 答:这里指报答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叙述了诗人被急召赴任的经历,以及邻里亲友追送的情景,流露出被追赴任的愤懑,对亲友情谊的珍视。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交代出发原因,因王事在身,即使匆忙也得遵命启程,体现出诗人身不由己的无奈。颔联“舟人夜语觉,月晕晓来晴。”通过舟人夜语和月晕晓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且带有一丝希望的氛围,暗示着行程的开始。颈联“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描绘亲旧携酒追送的场景,凸显出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以乐景写哀情,更添离情别绪。尾联“只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表达诗人对自身前途的担忧,将客死瘴乡的悲叹与对故人情谊的感激交织,情感复杂而深沉。全诗语言平易,用典较少,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黄庭坚在沙市寓居,至冬天。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移至鄂州寓居。次年,转运判官陈举编造出“幸灾谤国”的罪名,构成冤狱,将诗人远谪瘴疠之地的宜州。十二月十九日晚,年事已高的黄庭坚在严寒中乘船赶赴被贬之地宜州,途中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中前四句叙述自己因王事在身,匆忙离开武昌,连夜赶路,体现出被追赴任的急迫与愤懑;五、六句描绘邻里乡亲追来送行,以酒相赠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情谊;最后两句则表达自己可能将终老于瘴乡,难以报答故人深情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联“接淅”运用孔子离开齐国时“接淅而行”的典故,巧妙地比喻自己被急促征召的情形,言简意赅地传达出内心的急迫与愤懑。直接抒情:尾联“祗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抒发感慨,想到自己可能要在瘴气弥漫的宜州终老,难以报答乡亲们的深情厚谊,情感真挚而凄凉。

3. 分段赏析

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开篇便营造出紧张急促的氛围。“接淅”源自《孟子・万章下》中“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的典故,原指匆忙间来不及将淘好的米煮熟就启程。黄庭坚借此典故,生动地描绘出自己接到官府命令时的紧迫情形,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就得即刻出发。这不仅体现出官命的紧急,更透过字里行间,让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呼之欲出,他对被迫卷入仕途奔忙的无奈与愤懑,从纸面蔓延开来。​颔联“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承接首联,通过时间和地点的巧妙转换,对舟行之快进行了具体刻画。“宵征江夏县”表明诗人连夜从鄂州治所武昌出发,而“睡起汉阳城”则描绘出,一觉醒来,船已稳稳停泊在对岸的汉阳。此联与《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的情境相呼应,不仅诗意紧凑,且对仗工整、语气流畅,与水路舟行如飞的现实完美契合,将“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如箭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颈联“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描绘了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场景。在这看似简单的叙事中,蕴含着无尽的深情厚谊。“追送”实际侧重于“送”,一个“烦”字,将诗人对友人殷勤送别的感激之情表露无遗;“浊清”实则指“清”,即清香的美酒。而“追”字更是神来之笔,进一步渲染了前文的紧迫氛围。诗人出发得如此突然,以至于邻里、故旧事前毫无察觉,只能匆忙追到汉阳为其饯行。杯盏中倾泻而出的,不仅仅是美酒,更是他们深厚的情谊。​尾联“只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诗人直截了当地抒发内心感慨。此次被贬到偏远的瘴疠之地,未来的功名前程、甚至生命安危都难以预料,可诗人对此并不在意。真正让他抱憾终身的,是无法报答“故人”的深情厚谊。从武昌出发,经过漫长的跋涉,黄庭坚于次年夏天抵达宜州贬所,一年后便含冤离世。“老死瘴乡难报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最后的诀别之语,其中饱含的遗憾与眷恋,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情感真挚,将诗人被追赴任的愤懑、对邻里亲友情谊的感动以及对前途的忧虑融为一体。在艺术上,虽不像黄庭坚其他诗那样刻意雕琢、求新求奇,但章法谨严,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用典恰到好处,以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生动展现了诗人当时的处境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四句叙事,中有愤慨。五六句写亲旧追送,“杯盘泻浊清”五字见戚友的深情(包含同情);末两句是答谢辞,语意凄恻,真切朴实,撼人心府。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安群等《黄庭坚诗文选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