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ǒu
chéng
rèn
gōng
jiàn
èr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
ǒu
gōng
shì
xiū
shí
shàng
tán
bīng
jiào
liǎng
xīn
zhū
yóu
luò
shēn
tiáo
jiǎ
huà
zhī
xiāng
dōng
chéng
gān
tiān
xià
zhōng
fēn
shàng
chí
shuí
wèi
yóu
ài
shēn
héng
yuè
luò
céng
zhī

译文

偶然没有公事又值佳客休息之时,在席上谈兵比试黑白棋子。思绪像蛛丝般在浮游碧落,身子似蝉蜕般已变成枯枝。湘东只剩一个活眼真承认着死,但天下处于中分还可以支持。谁说我们这些人爱惜时光?参星横斜月光西沉都不曾知。

逐句剖析

"偶无公事客休时":偶然没有公事又值佳客休息之时,

"席上谈兵校两棋":在席上谈兵比试黑白棋子。

# 两棋:围棋分黑白两色,故称。,校:通“较”,较量;一本作“角”。,席:桌席。

"心似蛛丝游碧落":思绪像蛛丝般在浮游碧落,

# 碧落:天空。

"身如蜩甲化枯枝":身子似蝉蜕般已变成枯枝。

# 蜩甲:指蝉蜕的壳。蜩,蝉的总名。

"湘东一目诚甘死":湘东只剩一个活眼真承认着死,

# 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天下中分尚可持":但天下处于中分还可以支持。

# 天下中分:这里说弈棋者较量形势,如果是平分秋色,一定要奋力拼搏,决战取胜。

"谁谓吾徒犹爱日":谁说我们这些人爱惜时光?

# 爱日:爱惜时光。爱:吝惜,不要理解为爱惜。

"参横月落不曾知":参星横斜月光西沉都不曾知。

# 参横月落:参星横斜,月亮落下,指夜深。参,参星,二十八宿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在闲暇无公事且客人休憩之时,诗人与友人在席间通过对弈探讨兵法的场景。“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弈棋时专注的状态,心思敏锐如蛛丝飘荡,身体因专注而似蝉蜕的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则借典故阐述了棋局中的策略与坚持。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弈入迷,不知时间流逝,体现出对弈棋的热爱与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由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熙宁四年,黄庭坚在叶县任职时,以这组诗呈献给当时的叶县令任公渐。彼时,任公渐是他的上司,黄庭坚希望借组诗让长官了解自己的心境。诗中于诙谐自嘲间暗藏讽喻,以弈棋为引,表达内心复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体裁的诗,也是一首以弈棋为题材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在公务之余与友人对弈的生动场景,展现出棋局中棋手们的专注与投入。诗中通过“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等精妙语句,细腻体现出弈者殚精竭虑、全神贯注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沉浸于棋局、忘却外界纷扰的氛围。整体上,诗中既有对弈棋雅趣的喜爱与享受,也有借棋喻世的深沉感悟,在闲适的生活场景描绘中,蕴含着对人生、对世事的洞察。

2. 写作手法

比喻:“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将弈棋时的心境比作蛛丝在天空中自由游动,形容心思的敏锐与灵动;把身体比作蝉蜕后留下的枯枝,突出专注时身体的静止状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弈棋时全神贯注的模样。用典:“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眇一目之典故,在诗中以舍弃一目来喻指在棋局中为了整体局势甘愿牺牲局部利益,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且富有文化内涵。侧面描写:“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通过描述诗人和友人下棋入迷,以至于不知时间过去,参星横斜、月亮落下都浑然不觉,从侧面烘托出对弈的吸引力以及诗人对弈棋的痴迷程度。象征:以棋局的变化象征人生境遇,如处于“湘东一目”的劣势仍可争取“天下中分”,传达出面对困境不放弃,努力扭转局面的精神。

3. 分段赏析

该诗诗首联交代了对弈的契机,诗人恰好公务暂歇,朋友也得空闲,如此难得的机会,自然要在席间摆开棋局,一较高下。这短短几句,既巧妙照应了题目,又如同缓缓拉开的帷幕,为后文对精彩棋局的细致描绘做好铺垫。颔联是全诗艺术表现的高光时刻。“心似蛛丝游碧落”,诗人以超凡的想象力,将弈者殚精竭虑的状态比作在浩瀚天空中飘荡的蛛丝。“蛛丝”的纤细微小与“碧落”的广阔无垠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强烈反差不仅构成视觉上的奇观,更精准传达出弈者在棋局中绞尽脑汁、力求胜算的艰难与专注。而“身如蜩甲化枯枝”则巧妙化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因专注捕蝉,达到了将身子当作枯树、手臂当作树枝的忘我境界。此处将这一典故融入对弈场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弈者在棋局中全身心投入、忘却自我的状态。这两句诗不仅逼真地还原了对弈时的情景,更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与典故运用,做到了传形得神,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艺术概括性。它所描绘的专注状态,不仅仅适用于围棋对弈,用于描绘文思泉涌时的创作者、攻克难题时的科学家,同样贴切生动。颈联进一步深入刻画弈者的精神世界,以“湘东一目”这一南朝湘东王萧绎偏盲的典故,来比喻弈者在棋局中陷入不利局面。在围棋中,通常需要两个“眼”才能确保棋子成活,如今只有一眼,局势看似岌岌可危。然而,面对如此困境,弈者并未轻易言败,而是精心运筹帷幄,力求背水一战,试图扭转乾坤,实现平分天下的局面。前半句的“诚堪死”将局势的危急推向极致,后半句“尚可持”的急转,犹如柳暗花明,展现出弈者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充分彰显了黄庭坚诗歌创作中蟠屈老辣的独特风格。尾联以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的笔触,对前文进行收束。诗人以从容的反问作结,描绘出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因为全身心投入棋局,竟然连夜深人静、星沉月落都浑然不觉。这一结尾,将前文所刻画的弈者心思专一、意志坚韧的形象特点完美融合,使眼前的对弈情境得以拓展延伸,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就如同电影镜头的“淡化”处理,做到了“远而不尽”的艺术妙境。黄庭坚能创作出如此精妙的诗句,绝非仅仅依靠丰富的弈棋经验,更得益于他在诗文构思上的深厚功底以及对禅悟的深刻理解与触类旁通。庄子所倡导的技进于道的理念,禅宗所强调的“心妙以了色”的哲理,都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为诗歌注入了深邃的内涵。

4. 作品点评

黄庭坚的《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弈棋为主题,妙趣横生。开篇点明对弈契机,自然质朴。“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生动刻画弈者专注之态,将抽象思绪具象化,尽显精妙。“湘东一目”典故的运用,使棋局困境与人生哲理相契,展现不屈精神。“参横月落不曾知”则以时间的悄然流逝,侧面烘托出对弈的投入。全诗语言凝练,于对弈小事中蕴含生活智慧与人生态度,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评者谓山谷此二句,则苦思忘形,较胜负于一著,与王荆公措意异矣。

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 卷二

# “碧落”“枯枝”一联,尽弈者用心忘身之态。或者以为不如东坡“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远矣。侯景之党王伟檄梁元帝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岂为赤县所归?”元帝盲一目,引用此事,谓其两眼而活,一眼而死,天下中分或作三分,此又谓救棋各分占路数也。皆奇不可言。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棋一目则死,湘东一目仍活。如何牵扯至此?方君云:“奇不可言。”不通。

清冯舒《瀛奎律髓汇评》

# “江西体”自好。“江西”佳作。

清冯班《瀛奎律髓汇评》

# 已注又注,不成文理。三、四极力形容而语终浅近,五句用事又拙。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安乐泉颂》

下一篇:宋·黄庭坚《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