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浓青":修河水清澈浓绿,
"新条淡绿":新长出的枝条淡雅青翠,
"翠光交映虚亭":翠色的光影交相辉映,
"锦鸳霜鹭":锦色的鸳鸯和白霜般的鹭鸟,
"荷径拾幽𬞟":在荷塘的小径上漫步,
"香渡栏干屈曲":香气弥漫在曲折的栏杆之间,
"红妆映、薄绮疏棂":红妆女子的倩影映照在薄薄的绮罗和稀疏的窗棂上。
"风清夜":在这清风徐来的夜晚,
"横塘月满":横塘的月亮洒满水面,
"水净见移星":清澈的水中倒映着移动的星星。
"堪听":值得聆听。
"微雨过":微雨过后,
"媻姗藻荇":水藻和荇菜摇曳生姿,
"琐碎浮萍":细碎的浮萍漂浮在水面上。
"便移转":于是搬来轻便的竹床和湘妃竹的竹席,
"胡床湘簟方屏":放在方形的屏风旁。
"练霭鳞云旋满":云雾如练般弥漫开来,
"声不断、檐响风铃":鳞状的云层渐渐布满天空,
"重开宴":重新开宴,
"瑶池雪沁":美酒如瑶池之水般清凉,
"山露佛头青":山间的露水如同佛头上的青翠。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词中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色,“锦鸳霜鹭,荷径拾幽𬞟。”又有动态的自然现象,“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生动性。对比:词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细腻入微,“修水浓青,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光影的交织,营造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重开宴,瑶池雪沁,山露佛头青。”以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上阙:“修水浓青,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𬞟。”开篇描绘了修水的浓绿与新枝的淡绿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锦鸳和霜鹭在荷塘边漫步,增添了生机与灵动。“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诗人细腻地描写香气弥漫在曲折的栏杆之间,红色的装饰映照在薄纱般的窗棂上。夜晚清风拂面,月光洒满横塘,清澈的水中倒映着移动的星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下阙:“堪听。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雨后,诗人聆听自然的声音,藻荇和浮萍在水中摇曳。诗人移步至胡床,铺上湘簟,倚靠在方屏上,享受这份宁静。“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沁,山露佛头青。”云雾如练般弥漫,风铃声声作响,诗人重新开宴,享受这如瑶池般的清凉与美好,远处的山峦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青翠。
上一篇:宋·黄庭坚《渔家傲·颇欲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