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晴沙不作泥":小雪之后,太阳照射的沙地还未被踩踏成泥,
# 不作泥:还未被踩踏成泥。
"疏帘红日弄朝晖":稀疏的竹帘中透出朝阳的光辉。
# 朝晖:早晨太阳的光辉。,疏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
"年华已伴梅梢晚":年岁将尽,梢头的梅花已经凋谢,
# 梅梢:梅树梢头。,年华:岁月,时光。
"春色先从草际归":春色正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绘冬春之交景色的七言绝句。此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蕴含生机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借雪后初晴、阳光透过竹帘的景象,营造出温暖、明亮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借梅花凋零、春草萌芽之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对比:“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一句中,将梅花的凋零与春草的萌芽进行对比,以梅花的“晚”衬托出春草的“先”,突出了春色首先从草际归来的特点,在对比中展现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小雪晴沙不作泥”,描绘雪后景象。小雪初晴,沙土地干爽不泥泞,一改冬日湿滑,展现出清爽洁净之感。这看似寻常的描写,实则精准捕捉到雪后独特景致,为后文铺垫。“疏帘红日弄朝晖”进一步营造春日氛围,稀疏竹帘在红日映照下,光影交错,“弄”字赋予竹帘与阳光互动的活泼感,将静态场景写得灵动,诗人内心的喜悦也悄然流露,仿佛他正透过竹帘,饶有兴致地欣赏这光影之舞。后两句“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笔锋一转,写时光流逝,梅花已近凋零,似有一丝怅惘。但紧接着诗人话锋又起,指出春色已在草尖悄然归来。“先”字强调小草作为春之使者的率先登场,赋予春色以动态与活力,展现出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与循环不息的规律。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洞察,使这两句充满生机,一扫前文可能的落寞,尽显对春归的欣喜与期待。
上一篇:宋·黄庭坚《寂住阁》
下一篇:宋·黄庭坚《归田乐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