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guī
yún
·
·
xiàng
shēn
qiū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xiàng
shēn
qiū
shuǎng
西
jiāo
shàng
lán
jīn
xiù
liáng
biāo
tiān
cán
xīng
liú
diàn
wèi
miè
shǎn
shǎn
lín
shāo
yòu
shì
xiǎo
shēng
duàn
yáng
guāng
dòng
jiàn
fēn
shān
tiáo
tiáo
xíng
rǎn
rǎn
guāng
yīn
yíng
tóu
jiǎo
gōng
míng
jìng
chéng
shì
màn
xiāng
gāo
pāo
zhì
yún
quán
xiá
wán
chén
zhuàng
jié
děng
xián
xiāo
xìng
yǒu
yān
làng
chuán
fēng
yuè
huì
guī
lǎo
qiáo

译文

面对深秋时节,雨后的西郊凉爽肃杀。小路上黑夜将尽,衣襟和袖口被凉风掀起。天边残留的星星,流星还未熄灭,闪烁着隔着树林梢头。又是拂晓鸡鸣声起时,明亮的阳光开始升动,遥远的山路渐渐明晰。奔走辛劳的行役,渐进流失的光阴,只是为那不足挂齿的蝇头利禄,微不足道的蜗角功名,到头来一事无成,徒然相争胜。抛掷云山泉石的归隐,流连于尘世,将壮烈的节操轻易消亡。幸好有五湖的烟波波浪,一船的风月美景,是已到应当归去终老隐居的时候了。

逐句剖析

"向深秋":面对深秋时节,

"雨余爽气肃西郊":雨后的西郊凉爽肃杀。

# 肃:肃杀,枯萎。,雨余:雨后。

"陌上夜阑":小路上黑夜将尽,

#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襟袖起凉飙":衣襟和袖口被凉风掀起。

# 凉飙:凉风。,襟袖:衣襟衣袖。

"天末残星":天边残留的星星,

# 天末:天边,天尽头。

"流电未灭":流星还未熄灭,

# 流电:流星的流光。

"闪闪隔林梢":闪烁着隔着树林梢头。

"又是晓鸡声断":又是拂晓鸡鸣声起时,

"阳乌光动":明亮的阳光开始升动,

# 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

"渐分山路迢迢":遥远的山路渐渐明晰。

# 迢迢:道路遥远貌。,渐分:辨认。

"驱驱行役":奔走辛劳的行役,

# 行役: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后泛称行旅,出行。,驱驱:奔走辛劳。

"苒苒光阴":渐进流失的光阴,

# 苒苒:同荏苒,时光渐渐逝去。

"蝇头利禄":只是为那不足挂齿的蝇头利禄,

# 蝇头利禄:“蝇头”二句:意谓功名利禄微不足道。蝇头,苍蝇的头,比喻微小的名利。

"蜗角功名":微不足道的蜗角功名,

# 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庄子《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毕竟成何事":到头来一事无成,

# 毕竟:到底;终归。

"漫相高":徒然相争胜。

# 高:夸耀,赞美。,漫:徒然。

"抛掷云泉":抛掷云山泉石的归隐,

# 云泉:指隐士之所居。

"狎玩尘土":流连于尘世,

# 狎玩尘土:意谓游戏官场。尘土,指尘世间。此喻官场。

"壮节等闲消":将壮烈的节操轻易消亡。

# 等闲:随便。,壮节:壮烈的节操。

"幸有五湖烟浪":幸好有五湖的烟波波浪,

# 幸有五湖烟浪:“幸有”二句: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后泛指归隐江湖。

"一船风月":一船的风月美景,

"会须归去老渔樵":是已到应当归去终老隐居的时候了。

# 老渔樵:即老于渔樵,以捕鱼、打柴而终老。此指过归隐的生活。,会须:定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归云·向深秋》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了词人在破晓时分漫步乡间小路所见之景;下片则抒发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热切向往。全词写景生动真切、自然质朴;抒情时反复倾诉,言辞精炼警策,情感奔放炽热,一旦抒发便难以遏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凤归云·向深秋》是柳永晚年创作的一首羁旅行役词。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一生仕途漂泊,中举前为求取功名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仍为官务公事奔走,长期承受羁旅行役之苦。此词即创作于其晚年,彼时他历经宦海沉浮,对功名利禄的虚无产生深刻反思,全词通过深秋破晓的萧瑟景象与直抒胸臆的议论,展现了他从羁旅困顿到决意归隐的心路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凤归云·向深秋》是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羁旅行役词,以词牌名"凤归云"为题。全词通过深秋行旅的所见所感,勾勒破晓时分的萧瑟秋景。展现了他从羁旅困顿到决意归隐的心路历程。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直接抒发归隐之志。作者厌倦仕途功名,以“五湖烟浪”“一船风月”的隐逸意象,直言向往渔樵闲适生活,情感真挚浓烈。“驱驱行役,苒苒光阴”则直陈奔波之苦与时光虚度,与后文归隐之愿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以“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起笔,开篇即点明了具体的时令与地点。“深秋”二字,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万物萧瑟、略显寂寥的季节氛围之中。而“雨余”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湿润感,同时也暗示着这场雨刚刚停歇不久。“爽气”描绘出雨后空气的清爽宜人,“肃”字则赋予了西郊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场雨洗礼过后,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冷峻。这两个字不仅传达出了深秋雨后天气的寒冷,更让人体会到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被秋雨浸湿的西郊旷野之中,真切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扑面而来。这一句,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了全词的大环境,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接着,“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寒冷孤寂的氛围。“陌上”点明了词人所处的位置是在道路上,“夜阑”则说明此时夜色已深,接近黎明时分。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四周一片寂静,唯有词人独自在这清冷的小路上行走。“襟袖起凉飙”一句,尤为生动形象。“凉飙”指的是强劲的冷风,它猛烈地吹进词人的衣襟和衣袖之中,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这一描写,不仅从触觉的角度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寒冷,更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在这寂静的夜晚,狂风呼啸,而词人却独自一人,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其内心的凄苦可想而知。这种寒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感觉,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寂寞与无助。就如同李煜在《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所写的“罗衾不耐五更寒”,虽然是身处室内,薄薄的被子都挡不住五更的寒冷,更何况是词人这般在夜深人静的野外,独自承受着寒风的侵袭。这里的寒冷,更是词人艰难处境和凄凉心境的真实写照。“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此句承接上文的夜色,描绘出一幅深邃而神秘的夜空图。“天末”指的是天边,那里挂着几颗黯淡的残星,它们在遥远的天际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似乎在诉说着夜晚即将逝去的消息。“流电未灭”中的“流电”或许是流星划过天空时留下的光芒,它还未完全消散,仿佛还在夜空中挣扎着。这些光芒“闪闪隔林梢”,透过树林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样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天空中残星闪烁、流星划过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仿佛让读者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奇妙的夜空景象。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样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才有可能如此真切地描绘出这样的画面,这一描写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让读者在感受词人内心情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震撼。“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又是”一词,蕴含着无尽的感慨。它表明词人这样在道路上奔波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长久的、重复的。“晓鸡声断”意味着黎明即将到来,鸡鸣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随后渐渐消散。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更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阳乌光动”,“阳乌”指的是太阳,在这里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开始升起,光线逐渐明亮起来的景象。词人在这一过程中,渐渐能够分辨出山中漫长而崎岖的小路。“渐”字用得极为巧妙,它让太阳光影的出现有了一种流动之感,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一点点地照亮大地,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缓缓流逝。“迢迢”二字则强调了山路的遥远和漫长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词人前程的渺茫和不可预知。在这一段描写中,词人通过对黎明时分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以及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将自己的旅途之艰辛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词人的情感在此处如同决堤的洪水,一泻而出。“驱驱行役”描绘出词人在路途中奔波劳碌的状态,他为了生活或理想,四处奔波,一刻也不得停歇。“苒苒光阴”则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在这不停的奔波中,岁月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溜走。“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用“蝇头”“蜗角”来形容利禄和功名的微小和渺不足道,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这些世俗追求的轻视。词人经过长时间的奔波和思考,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利益和名声而辛苦劳作,到头来却是毫无意义。“毕竟成何事,漫相高”则以一种自嘲和感慨的语气,否定了世人对功名利禄的盲目追求。“漫”字在这里用得极为精妙,它表达出一种不屑、不以为然的态度,将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深刻地表达出来。“驱驱”对“苒苒”,一组四字对句,紧接一个反诘“毕竟成何事”,再以三字感叹句“漫相高”结住,语势一气呵成。这种流畅的表达方式,让词人的情感得以尽情地宣泄,如同压抑已久的呐喊一般,冲口而出。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使词人内心的悲慨和对人生的反思更加深切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痛苦和无奈。“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词人开始自我反省和谴责。“抛掷云泉”表示词人舍弃了原本向往的山水之乐和宁静的生活,“狎玩尘土”则说明他沉迷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将自己宝贵的时光浪费在尘世的喧嚣之中。“壮节等闲消”,“壮节”代表着词人曾经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在这漫长的旅途中,这些伟大的志向却轻易地被消磨殆尽。“等闲”二字,更加强调了这种消磨的轻易和无奈。一个曾经心怀壮志的词人,在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难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和信念,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自壮节等闲消”这一句,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悔恨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深深自责。“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在经历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自己行为的自责之后,词人开始向往一种宁静、平淡的生活。“幸有”一词,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庆幸和感激之情。在他看来,五湖的烟波浩渺和一船的风花雪月,是可以让他忘却尘世烦恼、安享晚年的归宿。“会须”则强调了词人归隐的决心。他决定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回归自然,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虽然词人在青年和中年的时候,曾经热衷于仕途的进取和世俗的享乐,并没有真正归隐过,但从他现在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这种平淡生活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痛苦抉择之后的结果。这两句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让读者看到了他在历经沧桑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从追求功名到向往归隐的转变,体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4. 作品点评

统观全词,上片写景自然真切,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侧重景物描绘。下片陡转直抒胸臆,语言精警,感情恣肆。通过羁旅困顿与功名虚妄的双重书写,展现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深层震荡。这种情感转型,既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更体现柳永率真性情与批判精神,以直抒胸臆表达精神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向深秋……闪闪隔林梢。”这几句虽然没有深意,但也是柳永值得注意的成就,因为他不是因袭,不是模仿。你打开《花间集》看一看,金鸂鶒,到处都是金鸂鶒,双双金鹧鸪,到处都是金鹧鸪。玉炉香,红烛泪,到处都是玉炉香,红烛泪,都成了套语……他写羁旅行役,所见大景物,真正的眼中所见,真正的身体所感。这是柳永的成就。他不是因袭陈言,是以自己的感情和感受的体会来写的。(二)这是柳永在羁旅行役途中的悲哀。我们说他做这样卑微的官职,要忍受羁旅行役的这种辛劳,他有没有政治的理想……柳永不是一个政治上没有理想的,也不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人,只是种种的环境,种种的因素,造就了他落魄的一生。

不详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 柳词惯用手法为上片写景,下片言情,如《凤归云》云:……全首在发抒羁旅行役之感,却由写景入手。“天末”二句,写黎明前沉黑之景,“又是”以下三句,则是天色渐亮之景。借景物之描绘点出奔波赶路之苦况,再带出下片汲汲营营所为何来之感及归隐山林之愿望。上片写景,下片写情,而情乃景之触发。

不详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林玫仪《柳周词比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

下一篇:宋·柳永《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