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恨千愁":不知有多少万恨千愁,
"将年少、":已经将我的心牵系着,
# 年少:年少的人,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衷肠牵系":使之难以释怀。
# 衷肠:内心,心中。
"残梦断、":零乱不全的梦中断了,
"酒醒孤馆":在孤寂的客舍,酒醒后,
"夜长无味":漫漫长夜没有滋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可惜枕边曾经多少的柔情蜜意,
# 许:助词,无意义。
"到如今两总无终始":到如今我俩总是有始无终。
# 两总:两人。
"独自个、":落得个孤单一人,
"赢得不成眠":难以入眠,
"成憔悴":越发憔悴了。
"添伤感":更添伤感,
"将何计":又无可奈何。
"空只恁":孤身一人,
"厌厌地":只觉索然无味,无精打采。
"无人处思量":在没人的地方想着想着,
"几度垂泪":多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不会得都来些子事":对于这些杂七杂八的琐事,
"甚恁底死难拚弃":我感到困惑,似乎无法轻易放下。
# 拚弃:舍弃。
"待到头、":待到与你相见,
"终久问伊看":要问问你,
"如何是":该如何应对这一切。
# 如何是:如何是好。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典型的伤怀失恋的词,通过秋景与羁旅之思的铺陈,抒发了词人深重的怅惘与人生孤寂。描写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细腻且真切地表达了一位深陷爱情泥沼却惨遭抛弃之人的愁苦、无奈与执着。
2. 写作手法
渲染:“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一句,通过”残梦断”的破碎梦境“酒醒孤馆”的孤独处境以及“夜长无味”的漫长煎熬,层层递进地渲染出孤寂凄凉、怅然若失的悲苦情感,仿佛将词人从虚幻梦境跌回现实孤馆的清冷之境娓娓道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心中挥之不去的愁绪与长夜难捱的寂寥。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如重锤坠心,一句“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直截了当地撕开词人尘封的情感伤口,年少时的情愫化作千万缕愁丝,将其困在回忆的牢笼。残梦破碎于孤馆寒夜,酒意褪去后,周遭只剩死寂,“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短短几句,用“残梦”“孤馆”“长夜”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孤独如潮水般漫过全身,无聊与空虚填满心间。往昔枕畔的温柔低语、深情缱绻,在“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的今昔对照中,成了刺痛人心的利刃。曾经的美好化作泡影,巨大的落差让词人深陷痛苦的漩涡。“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孤独的身影在长夜中辗转反侧,因思念与悔恨日渐消瘦,这一细节将其情感困扰刻画得入木三分。下片延续悲伤基调,伤感与无助如影随形。面对情感的重重迷雾,词人如同迷途的羔羊,四处徘徊却找不到出口,“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满心的委屈与无奈,只能化作声声叹息。在无尽的忧郁中,他最终怀着一丝希冀,渴望向对方追问答案,试图在混沌中寻得一丝清明,解开缠绕心头的谜团。整首词情致缠绵婉转,将深陷情感泥沼之人的纠结、痛苦、无奈等复杂心理,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