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回步百花桥":自从从百花桥返回,
# 百花桥:元彻、柳实与仙女相会之处。《续仙传》载:唐元和初,元彻、柳实赴浙右省亲,遭遇海风飘至孤岛,幸得南溟夫人相助,以百花桥送二人出岛。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回步:返回。
"便独处清宵":就独自度过清冷的夜晚。
# 清宵:清静的夜晚。
"凤衾鸳枕":凤枕鸳衾,
#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凤衾: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
"何事等闲抛":为何轻易地被抛却。
# 等闲:随便。,何事:何故,为什么。
"纵有余香":即使还有残留的香气,
# 余香:残留的香气。
"也似郎恩爱":也如同郎君的恩爱,
"向日夜潜消":在日夜中悄悄消逝。
# 潜消:不知不觉地消逝。,向:怎奈。
"恐伊不信芳容改":害怕他不相信容颜已改,
"将憔悴、":将憔悴之态、
"写霜绡":写在白色的丝绢上。
# 霜绡:白色丝织品。唐玄宗《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更凭锦字":更凭借书信,
# 锦字:即“锦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字字说情憀":每个字都诉说着忧愁。
# 情憀:悲恨情绪。
"要识愁肠":若要知道忧愁的心肠,
# 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但看丁香树":只需看那丁香树,
# 丁香树: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古代诗词常用以喻愁思固结不解。,但:只。
"渐结尽春梢":渐渐在春梢结满花蕾。
# 春梢:春末,暮春。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闺怨相思的词。词中描写女子自别后独处清宵,抛却凤衾鸳枕,怕情人不信容颜憔悴,将愁容绘于霜绡,又凭锦字诉衷情。以丁香结喻愁肠,表达对情人的相思、猜疑与渴望传情的幽怨深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自从回步百花桥”:这里的“百花桥”是典故。据《续仙传》记载,唐元和初,元彻、柳实赴浙右省亲,遭遇海风飘至孤岛,幸得南溟夫人相助,以百花桥送二人出岛。词中用此典,以元彻、柳实离开百花桥后“便独处清宵”为喻,来写女主人公与情郎分别后,独守空闺的寂寞生活。比喻:“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词人将女主人公的愁肠比作丁香树春梢上逐渐结满的花蕾。丁香花蕾丛生,如同固结不解的愁思,这里以具体的丁香树结花蕾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愁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愁绪的郁结与难以排解,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她的愁苦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阕起笔便巧妙化用“百花桥”典故,借元彻、柳实离去后“便独处清宵”的情境,别出心裁地铺陈叙事。词中女主人公因与情郎分别,陷入无尽的孤寂,在思念中挨过漫长日夜。“凤衾鸳枕”二句以反问句式,将她独守空闺的深切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相思之苦跃然纸上。“纵有”三句则先抑后扬,以“恩爱”如“余香”渐散为喻,细腻描绘出女主人公对爱情消逝的担忧,于相思之情中融入哀怨,借女子口吻娓娓道来,情感真挚动人。下阕着重刻画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恐伊”二句尽显执着与痴情,与武则天《如意娘》所传达的深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因相思而形容憔悴,既担心情郎不信自己容颜已改,又似在谴责对方薄情寡义,于是决心将这份憔悴绘于素绢之上。“更凭锦字”二句承接上文,写她寄信传情,试图倾诉心中的惆怅。结句“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巧妙化用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意,以丁香结满春梢喻愁绪满怀,意象鲜活,含蓄隽永,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细腻勾勒出一位女子与恋人在百花桥别后,深闺独守、相思成疾的凄婉图景。不同于传统“怨妇”题材词作,该篇寄意深远,以独特的象征笔法,巧妙投射出柳永个人爱情世界的悲欢离合与情感际遇,在婉约笔触间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内蕴与个人生命体验。
# 上下片均一波三折,入人者速而化人者切。
现代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薛瑞生《柳永词选》
上一篇:宋·柳永《定风波慢》
下一篇:宋·柳永《清平乐(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