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红嫩翠":繁花似锦、翠叶娇嫩。
"艳阳景":在这艳阳高照的时节,
"妆点神州明媚":将京城妆点得无限明媚。
# 神州:指北宋京城汴京。
"是处楼台":到处高楼台榭,
# 是处:到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朱门院落":朱红的大门、华丽的院落,
# 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后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弦管新声腾沸":乐器吹奏着新颖美妙的音乐,非常热闹。
# 腾沸:形容人声喧腾。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新声:新颖美妙的音乐。,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恣游人、无限驰骤":放纵的游人们尽情驰骋,毫无拘束,
# 驰骤:驰骋,疾奔。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御四马,驰骤周旋,而恣欲于马。”,无限:没有约束,自由自在。,恣:放纵。
"骄马如流水":那矫健的骏马如流水般奔腾不息。
# 骄马如流水:即“车水马龙”,形容车马众多,往来不绝,像流水一样。一作娇马车如水。
"竟寻芳选胜":竞相寻游美景名胜,
"归来向晚":归来的时候临近晚上,
# 向晚:临近晚上。
"起通衢近远":看那宽阔的街道上,远处近处,
# 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香尘细细":扬起细细的香尘。
"太平世":太平盛世,
"少年时":正当少年青春,
"忍把韶光轻弃":怎忍心将这美好的时光轻易抛弃。
# 韶光:美好的春光。,忍:怎忍。
"况有红妆":更何况还有那些美丽的女子,
# 红妆:指美女。周密《齐东野语》:“苹末转清商,溪声供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
"楚腰越艳":细腰美貌女子,
# 楚腰越艳:一作“吴娃楚艳”,泛指美女。楚腰,即细腰,此处借指细腰女子。越艳,古代美女西施出自越国,故以“越艳”泛指美貌女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一笑千金何啻":她们一笑何止只值千金啊。
# 何啻:何止。
"向尊前、舞袖飘雪":在酒杯前,舞女的衣袖如雪花般飘动,
"歌响行云止":歌声嘹亮得让行云都为之停留。
# 歌响行云止:即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愿长绳、且把飞乌系":真希望用长长的绳子,将那飞逝的太阳系住。
# 飞乌: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飞乌。
"任好从容痛饮":让我能从容自在地尽情痛饮,
"谁能惜醉":谁又会吝惜这沉醉的时光呢。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春游的词,这首词巧妙地将春天的美景和人生的青春时光联系在一起。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引发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之情。看着春天短暂易逝,让人不禁联想到青春同样宝贵而短暂,从而产生要好好把握青春时光的感悟。
2. 写作手法
比喻:“骄马如流水。”将车马洪流比作奔涌之水,既继承李煜“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意象,又通过“娇”字赋予北宋都市特有的绮丽气质。化用:“楚腰”出自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暗喻舞姬曼妙;“越艳”借西施故里指代美人。柳永将分散的典故凝练为四字,以“一笑千金”强化红颜价值,体现对及时行乐的推崇。 “响遏行云”化用《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原指歌声高亢入云,柳永借此夸饰歌妓技艺,暗含对青春激情的赞叹,神话色彩与市井烟火交融,增强艺术张力。 “愿长绳、且把飞乌系”将《淮南子》中鲁阳公挥戈驻日的壮烈神话,转化为浪漫的祈愿。以“飞乌”代指太阳,用柔软的长绳替代兵戈,在痛饮狂欢的语境中,流露对青春易逝的焦虑与无力。动静结合:“弦管新声腾沸”的动与“朱门院落”的静相结合,乐声鼎沸的喧闹与深宅大院的沉寂形成对比,暗示繁华背后的阶级分化。用典:“楚腰越艳”化用李白诗,以“楚腰”(细腰)、“越艳”(西施)代指绝色歌妓,典故叠加强化美貌意象,历史美人的风华与眼前歌妓的欢愉交织,凸显享乐主义的虚幻。直抒胸臆:“忍把韶光轻弃”,以“忍”字转折,表面写“不忍辜负春光”,实则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恐惧,直击人心,将“及时行乐”的颓唐转化为对青春的悲悯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部分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春天热闹的游春景象。开头先用“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这样鲜艳的色彩描写春天的花草树木,明亮的阳光把整个京城都照得生机勃勃。接着“是处楼台”三句写都市人文景观,写城里到处都是漂亮的楼台建筑,用“是处”这个词说明繁华景象随处可见,最后用“腾沸”这个词让人仿佛听到街市上喧闹的声音。中间部分重点写人们春游的场景。“游人”两个字表现出大家玩得特别尽兴,“驰骤”则描写出人们纵情游玩的样子。用“娇马车如水”这个比喻,借用了李煜的“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多少恨》),让人联想到李煜诗句里车马川流不息的画面,而“寻芳选胜”前面加个“竞”字,更显出大家都抢着去欣赏美景的急切心情。最后写到黄昏时分游人归来,“归来向晚”和开头的“艳阳景”形成对比,说明游玩从早持续到晚。结尾那句“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特别有画面感,一个“起”字让整条大路上的景象都活了起来。这段词用“繁红”“嫩绿”“艳阳”“朱门”“新声”“通衢”“香尘”这些修饰词,加上“明媚”“腾沸”“如水”“近远”“细细”等生动的描写,把汴京春天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描写的内容还是运用的手法,都可以说是整首词最精彩的部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北宋太平盛世时京城的繁荣景象。这首词的下半部分主要描写了歌舞享乐的场面。开头“太平世”三个字直接点明当时是太平盛世。“少年时”这两句说的是作者正值青春年少,舍不得浪费大好时光。接着“况有红妆”二句表明自己有美人相伴,“红妆”、“楚腰”、“越艳”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这些歌女的美貌。这里还引用了一个典故:出自王仁裕《开宝天元遗事》,书中说唐朝有个叫许合子的歌女“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作者用“何啻”这个词说这些歌女一笑何止千金,既写出了她们的美,也反映出作者生活的奢华。然后“向尊前”二句描写歌舞场景,这里用了很多典故。写跳舞时用“舞袖飘雪”,典故出自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写唱歌时用“歌响行云止”,引用《列子·汤问》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故。有这么美的歌女相伴,又有这么精彩的歌舞表演,作者就说希望能用绳子拴住太阳(“飞乌”指太阳),好让他能一直喝酒享乐。这个想法既特别又浪漫,表现出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担忧和无奈。整首词把春天的美好和青春的短暂联系在一起。明媚的春光让人快乐,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所以作者觉得应该及时行乐,花千金买笑、痛快喝酒。“少年时”这两句特别能看出作者对青春短暂的焦虑,所谓的及时行乐其实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抵抗。
# 写汴京太平景象,极铺叙之能事。
现代薛瑞生《柳永词选》
上一篇:宋·柳永《受恩深·大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