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海之民何所营":海边的盐民靠什么谋生,
# 何所营:靠什么谋生。营:谋生。,鬻海之民:指海边靠煮海水卖盐为生的盐民。鬻,一作“煮”。何所营:靠什么谋生。
"妇无蚕织夫无耕":女不养蚕织布,男不耕种田地。
"衣食之源太寥落":衣食来源又不足,
# 寥落:稀少。
"牢盆鬻就汝输征":靠的是用牢盆熬盐来交纳赋税。
# 输征:缴纳租税。,鬻就:煮成盐。,牢盆:用来煮海水的盆。
"年年春夏潮盈浦":每年春夏时期,是收集海水的好时候,
# 浦:水边,这里指海边。
"潮退刮泥成岛屿":潮水充盈于海边,等到潮水退去时,潮涨潮落的力量使海边的沙滩高低不平,堆成一个个岛屿的形状,将一部分潮水留住。
# 刮泥成岛屿:把含盐的泥刮起来堆得像岛屿一样。
"风干日曝咸味加":等到风吹日晒时间久了,海水的盐味就增加了,
# 曝:晒。
"始灌潮波塯成卤":这个时候才开始制成盐卤。
# 卤:盐卤,盐的半成品。,塯:原意为盛饭的瓦器,这里指用瓦器装海水制作卤。,潮波:海水。
"卤浓碱淡未得闲":海水制成的卤水虽然很浓了,但是盐味还很淡,这时盐民不能闲着,
# 卤:没有煮以前的盐水叫做卤。
"采樵深入无穷山":到大山深处去砍柴以煮海水,使之最终变成盐。
"豹踪虎迹不敢避":可能遇到豺狼虎豹,不能因为有危险就去逃避,
"朝阳山去夕阳还":早晨出发,傍晚回来。
"船载肩擎未遑歇":砍得柴禾以后,船运肩扛,运出深山,一刻都不得停歇地运回来,
# 未遑歇:无暇休息。遑,闲暇,空闲。,肩擎:肩扛。擎,往上托,扛。
"投入巨灶炎炎热":立刻投入巨大的灶炉中。
"晨烧暮烁堆积高":柴禾堆积得高高的,燃起熊熊大火,从早烧到晚,
# 烁:熔炼,即熬煮。
"才得波涛变成雪":最终才把原来的波涛烧成雪一样白的盐。
# 雪:指雪白的盐。,波涛:海水。
"自从潴卤至飞霜":自从把海水制成卤,再到制成像霜一样白的盐,
# 飞霜:指雪白的盐。,潴卤:积存盐卤。潴,积水。
"无非假贷充糇粮":而这些钱常常还不够还所借的高利贷,
# 糇粮:干粮。,假贷:同人借贷。
"秤入官中得微直":盐民们把制成的盐卖入宫中,只能得到少量的钱财,
# 微直:微薄的收入。直:值。
"一缗往往十缗偿":因为借了一缗需要用十缗来偿还。
# 缗: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周而复始无休息":就这样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地辛苦劳动,一刻都得不到休息,心情一刻也得不到放松,
"官租未了私租逼":每天都在为怎么也还不清的债务而发愁。因为官家的租税还没有缴完,放高利贷的又要来逼着还钱了。
"驱妻逐子课工程":还要赶着妻子和孩子去做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
# 课工程:从事煮盐工程或为交纳盐工赋税。课:督促。 工程:指煮盐的事。当时煮盐的卤水的出盐额官家皆有规定,而且煮成的盐需全部缴公,顾称这样的煮盐的劳作为工程。
"虽作人形俱菜色":劳累和饥饿使全家人青黄寡瘦,面带菜色。
# 菜色:饥饿之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这些盐民们为什么这么劳苦辛酸,
"安得母富子不贫":哪一天才能使他们过上不愁温饱的生活。
# 母富子不贫:指代国家与百姓的关系。
"本朝一物不失所":我们这个朝代本来是可以使天下人各得其所的,应该使国内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愿广皇仁到海滨":希望皇家的仁厚之德能尽快地推广到海边的盐民身上,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 皇仁:皇恩。
"甲兵净洗征轮辍":希望老百姓能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中解脱出来,
# 辍:停止。,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指兵役。
"君有余财罢盐铁":希望政府有充足的财富,废除盐铁业的租税。
# 罢盐铁:废除盐铁税。自汉以来,盐铁就是国家的专卖品。《鬻海歌》专就盐言。官家向煮盐的亭户剥削,而且盐的定价很高,人民因此负担很重,所以作者才希望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希望宰相能像调料中的盐梅一样,
# 太平相业尔惟盐:古人将治国比喻为烹饪,宰相相当于调味的作料。相业:宰相的治国之道。尔惟盐:化用《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化作夏商周时节":为治国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国家变得像夏商周三代那样太平安乐。
# 化作夏商周时节:夏商周是古代理想的太平盛世,所以作者希望罢除苛征横敛,改变成像三代一样好的太平时代。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社会现实题材诗。介绍了盐民煮盐的艰辛劳动过程和生存困境,描绘了官租私租的双重剥削,表达了自己去兵、辍征和罢盐铁的主张,体现其儒家民本思想与讽谏意识。
2. 写作手法
铺垫:第一层以“鬻海之民何所营”开篇,到“虽作人形俱菜色”盐民煮盐的艰辛,为第二层做铺垫。比喻:“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以母子关系隐喻政府与百姓,暗指官府低价收购盐产、高价转售的垄断政策,使盐民沦为“母贫子饥”的牺牲品。
3. 分段赏析
此诗可以分为两层,从首句到“虽作人形俱菜色”为第一层,余下为第二层。第一层以“鬻海之民何所营”开篇,直指盐民“妇无蚕织夫无耕”的生存困境,奠定全诗悲悯基调。通过“豹踪虎迹不敢避”“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等句,以铺陈手法展现盐民采樵、煮盐的艰辛。采柴需深入险境,煮盐需昼夜劳作,凸显其劳动强度与环境之恶劣。“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以“人形”与“菜色”的强烈对比,刻画盐民因官租私租重压而面黄肌瘦的惨状。盐民“周而复始无休息”,终年负债度日,借一缗需偿十缗,揭露高利贷与赋税的双重剥削。第二层由叙事转向议论,以“安得母富子不贫”为枢纽,将盐民之苦归因于制度性压迫,并提出改革主张。“安得母富子不贫”以母子关系隐喻政府与百姓,暗指官府低价收购盐产、高价转售的垄断政策,使盐民沦为“母贫子饥”的牺牲品。“甲兵净洗征输辍”是诗人为盐民请命,主张削减军费开支,减轻财政对盐税的依赖;“君有余财罢盐铁”直指盐铁专卖制度的弊端,呼吁废除苛捐杂税;结尾“太平相业尔惟盐”化用《尚书》典故,以“盐梅”喻良相,寄望统治者效法三代圣王,施行仁政以复太平。
4. 作品点评
《鬻海歌》全篇结构严整,层次井然,以盐民苦况,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织就一幅全景式盐民生存图景。诗中既承杜甫“朱门酒肉臭”之批判精神,复续白居易“新乐府”之写实传统,更以“卒章显志”之笔,将盐民之苦升华为政治谏言,如金石掷地,声声叩问庙堂。艺术表现上,诗人以刀刻斧凿之力雕琢现实:前段铺陈笔法如工笔长卷,细摹“豹踪虎迹不敢避”的樵采险境、“晨烧暮烁堆积高”的煮盐煎熬,构建起盐民血泪图卷;后段转为夹叙夹议,于“官租未了私租逼”的残酷现实中剖解制度痈疽,以“安得母富子不贫”的诘问直指盐铁专卖之弊,其笔锋如手术刀般解剖封建剥削的实质肌理。前者以具象场景唤起共情,后者以理性思辨激发义愤,诗中情感如潮汐涨落,终在“太平相业尔惟盐”的典故收束中,完成从个体悲叹到庙堂谏诤的升华,恰似盐入沧海,咸涩中自有回甘。
# 此诗洞悉民情,直言讽谕。
现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明今《宋元诗观止》
# 这首诗把盐民的劳作写得很具体。
现代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庆峰《历代叙事诗赏析》
上一篇:宋·柳永《长寿乐·繁红嫩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