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长寿乐·繁红嫩翠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fán
hóng
nèn
cuì
yàn
yáng
jǐng
zhuāng
diǎn
shén
zhōu
míng
mèi
shì
chù
lóu
tái
zhū
mén
yuàn
luò
xián
guǎn
xīn
shēng
téng
fèi
yóu
rén
xiàn
chí
zhòu
jiāo
chē
shuǐ
jìng
xún
fāng
xuǎn
shèng
guī
lái
xiàng
wǎn
tōng
jìn
yuǎn
xiāng
chén
tài
píng
shì
shào
nián
shí
rěn
sháo
guāng
qīng
kuàng
yǒu
hóng
zhuāng
chǔ
yāo
yuè
yàn
xiào
qiān
jīn
chì
xiàng
zūn
qián
xiù
piāo
xuě
xiǎng
xíng
yún
zhǐ
yuàn
zhǎng
shéng
qiě
fēi
rèn
hǎo
cóng
róng
tòng
yǐn
shuí
néng
zuì

译文

花盛开叶嫩绿,一派春天景色,将京城妆点得无限明媚。到处处危楼台榭、朱门院落,乐器吹奏着新颖美妙的音乐,非常热闹。道路上车马众多,来往不绝,任凭游人无限疾驰,竞相寻游美景名胜。归来的时候临近晚上,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如云的美女步履而带起轻微的芳香之尘。太平盛世,正当少年青春,不忍把美好的春光轻易抛弃,何况还有楚腰越艳一样美女相伴,她们一笑何止只值千金啊!面对酒宴上那如同雪花飘飞的舞袖,响遏行云的歌声,我愿用长绳系住太阳,好能从容痛饮,谁能怕醉啊!

赏析

1.

清明踏青,是北宋时期一个非常热闹的民俗。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愁,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也猎取这一盛况,创作出不朽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柳永通过对这一民俗的描绘,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享乐意识。词的上片写太平盛世繁华都市中的春游。词一开篇即写景,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这时候写的是自然景观,并且指明了这些景物是在神州,也就是汴京。接下来,是处楼台三句写都市人文景观,以是以二字开始,写出了都市繁华的广泛程度;后又以腾沸二字结束,写出了都市繁华的热闹程度。接下来是游春盛况的叙写。游人之恣,驰骤之无限,从行动上写出了游春人的心情舒朗,无拘无束;娇马车如水的比喻,借用了李煜的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多少恨》),概写游春盛况,寻芳选胜则具体写游人的行踪,冠以竞字写出了游春人争先恐后的恣游心态。归来向晚对照开头艳阳景,表明游春活动从清晨的艳阳初升延续到黄昏日暮。结句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可以说是游春活动的尾声了,以一起字领起,不仅极具画面感,且情韵无尽。这首词的上片在一定程度上记述了北宋前期太平盛世都市繁荣,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而且繁红、嫩绿、艳阳、朱门、新声、通衢、香尘等一连串带有修饰性的词的运用,以及明媚、腾沸、如水、近远、细细等一连串工笔描写,都极为生动地显示了汴京春日的繁盛。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上片都可以说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词的上片已写尽汴京太平景象,下片则进一步写歌舞之乐。太平世,直言自己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太平盛世。少年时二句说自己还处于少年时期,不忍心把美好的时光轻易抛弃。况有红妆二句说自己有美女相伴,连用红妆、楚腰、越艳三个词来形容相伴歌女的美貌,之后,词人又引用了一个典故,出自王仁裕《开宝天元遗事》,书中说宫廷乐工许合子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词人还用了何啻二字,说她们一笑何值千金,不仅突出了相伴美女的美貌,也从侧面反映了词人当时的奢侈生活。接下来,向尊前二句写歌舞之盛,此处多用典故。先写舞,舞袖飘雪,典故出自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后写歌,歌响行云止,引用《列子汤问》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故。有美女相伴,又有歌舞欣赏,故而词人说愿长绳、且把飞乌系。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希望用绳子把太阳系住,以便从容痛饮。这种挽留时光的方式独特、浪漫,表现了词人对少年韶光易逝的惶恐和无奈。词中以自然的春光和人生的青春交相阐发,由珍惜春天而有珍惜青春的感慨。在词人看来,明媚的春天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欢乐,也同样提醒人们去尽情享受青春,不妨千金买笑、从容痛饮。少年时二句,体现出词人对人生短暂、青春更短的忧惧之心,所谓及时行乐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抵御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西平乐·小石调》

下一篇:宋·柳永《鬻海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