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危楼伫立":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站立着,
"乍萧索、":四周忽然显得冷清萧条、
"晚晴初":傍晚刚刚放晴。
"渐素景衰残":渐渐看到秋景衰败凋残,
# 素景:秋景。
"风砧韵冷":风中传来的捣衣声带着清冷的韵味,
# 风砧韵冷:风中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砧,捣衣石。冷,一作响。
"霜树红疏":经霜的树木红叶稀疏。
"云衢":天空。
# 云衢:天空。
"见新雁过":看见新飞来的大雁从空中掠过,
"奈佳人自别阻音书":无奈自从与佳人分别后,就阻断了书信往来。
"空遣悲秋念远":白白地生出因秋景而悲伤、思念远方之人的情绪,
# 遣:排遣。
"寸肠万恨萦纡":万千愁恨在心中萦绕盘旋。
# 萦纡:曲折萦绕。
"皇都":京城。
# 皇都:指北宋都城汴京。
"暗想欢游":暗暗回想昔日欢乐的游赏时光,
"成往事、":如今都已变成过去的事情、
"动欷歔":不禁让人叹息。
# 欷歔:叹息声、抽咽声。
"念对酒当歌":想起曾经对着美酒放声高歌,
"低帏并枕":在低垂的帐幔下并肩共枕的日子,
"翻恁轻孤":反倒显得如今这般孤独格外真切。
# 翻恁:反而这样。
"归途":回乡的路。
"纵凝望处":即便在凝望的地方,
# 纵:纵目。
"但斜阳暮霭满平芜":也只有夕阳和傍晚的云气布满原野。
# 平芜:长满草的平地。,但:只。
"赢得无言悄悄":最终只能默默无言,
"凭阑尽日踟蹰":整天靠着栏杆徘徊犹豫。
# 踟蹰:徘徊。,尽日:整日。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悲秋念远的词,借晚晴萧索、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新雁过、斜阳暮霭满平芜等秋日景象,以及对往昔皇都欢游、对酒当歌等往事的回想,写出了浓浓的思念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几句运用对比手法,往昔在皇都“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的欢游时光,与如今“轻孤”的处境形成鲜明对照,过往的热闹欢乐更衬出当下的孤寂;“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中,新雁南飞本是寻常秋景,却因“佳人自别阻音书”,让眼前景与心中期待形成对比,雁过却无音信,更添思念的怅惘。情景交融:“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中,“晚晴”“素景衰残”“风砧”“霜树红疏”等景物,带着萧索之感,与“伫立”时的心境相契合,萧瑟秋景中自然融入孤寂之情。“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里,新雁过云衢本是寻常秋景,却因“佳人别、阻音书”的思念,让雁过之景染上怅惘,景与情相互渗透。“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中,“斜阳”“暮霭”“平芜”构成苍茫暮色,与“凝望”“踟蹰”的动作呼应,将无尽的思念与怅惘融入其中,情景交融让情感表达更显深沉真切。
3. 分段赏析
上片“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开篇聚焦人物动作与环境氛围。“倚危楼伫立”刻画人物凭靠高楼、长久站立的姿态,“危楼”既点明所处位置的高远,又暗带一丝孤寂感;“乍萧索、晚晴初”写出傍晚放晴后,四周忽然变得清冷萧条的氛围,“萧索”一词直接奠定了全词的感伤基调。这两句以人物动作融入环境描写,自然引出后文对秋景的细致描摹。“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冷,霜树红疏”,承接“晚晴初”的时间节点,描写秋景的变化。“渐素景衰残”总写秋景逐渐衰败的整体状态;“风砧韵冷”以风中传来的捣衣声带着清冷韵味,从听觉角度渲染秋的寒意;“霜树红疏”则描写经霜的树木红叶变得稀疏,从视觉角度展现秋景的凋零。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用“冷”“疏”等词强化秋景的萧瑟,进一步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凄清。“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云衢”指高空,为新雁的出现提供背景;“见新雁过”本是秋日常见景象,却因“佳人自别阻音书”而添伤感,大雁常被视为传书的象征,如今雁过却无书信传来,“奈”字道出人物面对音信隔绝时的无奈。这里借大雁的意象,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牵挂相连,让思念之情有了寄托。“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紧承上句的音信隔绝,直抒胸臆。“悲秋”因眼前秋景而生,“念远”因思念佳人而起,“空遣”二字点明这些情绪只是徒劳抒发;“寸肠万恨萦纡”以“万恨”形容愁绪之多,“萦纡”写出愁绪在心中缠绕不去的状态。此句将悲秋与念远的情绪融合,直白而深切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下片“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皇都”点明昔日欢游之地,转入对过往的回忆;“暗想欢游”写出回忆时的状态,“成往事”四字将今昔分隔,“动欷歔”则直接道出回忆引发的叹息。这里以昔日的“欢游”与当下的孤寂形成对比,通过“欷歔”的情态,让今昔对比中的失落感自然流露。“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具体回忆昔日的欢乐场景。“对酒当歌”写出宴饮时的畅快,“低帏并枕”描绘亲密相处的温馨,这些细节让昔日的美好变得具体;“翻恁轻孤”则由回忆转回现实,昔日的热闹反倒让如今的孤独显得更加真切,“翻”字强化了今昔对比的效果,让孤独的感受愈发强烈。“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归途”点出人物凝望的方向,却不见归人或归途的希望;“纵凝望处”写出人物长久眺望的动作,“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则以夕阳下暮霭笼罩原野的景象,回应开篇的萧索氛围。这里以景物的苍茫辽阔,衬托人物凝望而不得的失落,借景抒情,让无形的愁绪融入广阔的暮色中。“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以人物的情态收束全词。“赢得”有“落得”之意,写出人物最终只能默默无言的结局;“凭阑尽日踟蹰”描绘出整日倚靠栏杆、徘徊犹豫的状态,既呼应开篇的“倚危楼伫立”,又以“踟蹰”的动作展现内心的迷茫与不舍。全词从伫立观景到回忆感慨,再到凝望徘徊,情感层层递进,将思念与孤寂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