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sān
zhī
nán
diào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1
wēi
lóu
zhù
zhà
xiāo
suǒ
wǎn
qíng
chū
jiàn
jǐng
shuāi
cán
fēng
zhēn
yùn
lěng
shuāng
shù
hóng
shū
yún
jiàn
xīn
yàn
guò
nài
jiā
rén
bié
yīn
shū
kōng
qiǎn
bēi
qiū
niàn
yuǎn
cùn
cháng
wàn
hèn
yíng
huáng
àn
xiǎng
huān
yóu
chéng
wǎng
shì
dòng
niàn
duì
jiǔ
dāng
wéi
bìng
zhěn
fān
nèn
qīng
guī
zòng
níng
wàng
chù
dàn
xié
yáng
ǎi
mǎn
píng
yíng
yán
qiǎo
qiǎo
píng
lán
jìn
chí
chú

译文

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站立着,四周忽然显得冷清萧条、傍晚刚刚放晴。渐渐看到秋景衰败凋残,风中传来的捣衣声带着清冷的韵味,经霜的树木红叶稀疏。天空。看见新飞来的大雁从空中掠过,无奈自从与佳人分别后,就阻断了书信往来。白白地生出因秋景而悲伤、思念远方之人的情绪,万千愁恨在心中萦绕盘旋。京城。暗暗回想昔日欢乐的游赏时光,如今都已变成过去的事情、不禁让人叹息。想起曾经对着美酒放声高歌,在低垂的帐幔下并肩共枕的日子,反倒显得如今这般孤独格外真切。回乡的路。即便在凝望的地方,也只有夕阳和傍晚的云气布满原野。最终只能默默无言,整天靠着栏杆徘徊犹豫。

逐句剖析

"倚危楼伫立":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站立着,

"乍萧索、":四周忽然显得冷清萧条、

"晚晴初":傍晚刚刚放晴。

"渐素景衰残":渐渐看到秋景衰败凋残,

# 素景:秋景。

"风砧韵冷":风中传来的捣衣声带着清冷的韵味,

# 风砧韵冷:风中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砧,捣衣石。冷,一作响。

"霜树红疏":经霜的树木红叶稀疏。

"云衢":天空。

# 云衢:天空。

"见新雁过":看见新飞来的大雁从空中掠过,

"奈佳人自别阻音书":无奈自从与佳人分别后,就阻断了书信往来。

"空遣悲秋念远":白白地生出因秋景而悲伤、思念远方之人的情绪,

# 遣:排遣。

"寸肠万恨萦纡":万千愁恨在心中萦绕盘旋。

# 萦纡:曲折萦绕。

"皇都":京城。

# 皇都:指北宋都城汴京。

"暗想欢游":暗暗回想昔日欢乐的游赏时光,

"成往事、":如今都已变成过去的事情、

"动欷歔":不禁让人叹息。

# 欷歔:叹息声、抽咽声。

"念对酒当歌":想起曾经对着美酒放声高歌,

"低帏并枕":在低垂的帐幔下并肩共枕的日子,

"翻恁轻孤":反倒显得如今这般孤独格外真切。

# 翻恁:反而这样。

"归途":回乡的路。

"纵凝望处":即便在凝望的地方,

# 纵:纵目。

"但斜阳暮霭满平芜":也只有夕阳和傍晚的云气布满原野。

# 平芜:长满草的平地。,但:只。

"赢得无言悄悄":最终只能默默无言,

"凭阑尽日踟蹰":整天靠着栏杆徘徊犹豫。

# 踟蹰:徘徊。,尽日:整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三之一南吕调》是北宋柳永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人物凭靠高楼的姿态起笔,描绘傍晚放晴后萧索的秋日景象,借新雁飞过却无佳人书信传来的情景,抒发悲秋与思念远方之人的愁绪,将景物与内心的万千愁绪相融;下片转入对昔日在皇都欢乐游赏时光的回忆,昔日的对酒当歌、亲密相处与如今的孤独形成对比,再以凝望归途却只见斜阳暮霭的景象,收束于默默凭栏徘徊的情态,寄寓着今昔对比的失落与难以排遣的孤寂。此词语言清丽,善用借景抒情、今昔对比的手法,将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尽哀愁层层展现,含意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悲秋念远的词,借晚晴萧索、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新雁过、斜阳暮霭满平芜等秋日景象,以及对往昔皇都欢游、对酒当歌等往事的回想,写出了浓浓的思念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几句运用对比手法,往昔在皇都“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的欢游时光,与如今“轻孤”的处境形成鲜明对照,过往的热闹欢乐更衬出当下的孤寂;“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中,新雁南飞本是寻常秋景,却因“佳人自别阻音书”,让眼前景与心中期待形成对比,雁过却无音信,更添思念的怅惘。情景交融:“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中,“晚晴”“素景衰残”“风砧”“霜树红疏”等景物,带着萧索之感,与“伫立”时的心境相契合,萧瑟秋景中自然融入孤寂之情。“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里,新雁过云衢本是寻常秋景,却因“佳人别、阻音书”的思念,让雁过之景染上怅惘,景与情相互渗透。“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中,“斜阳”“暮霭”“平芜”构成苍茫暮色,与“凝望”“踟蹰”的动作呼应,将无尽的思念与怅惘融入其中,情景交融让情感表达更显深沉真切。

3. 分段赏析

上片“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开篇聚焦人物动作与环境氛围。“倚危楼伫立”刻画人物凭靠高楼、长久站立的姿态,“危楼”既点明所处位置的高远,又暗带一丝孤寂感;“乍萧索、晚晴初”写出傍晚放晴后,四周忽然变得清冷萧条的氛围,“萧索”一词直接奠定了全词的感伤基调。这两句以人物动作融入环境描写,自然引出后文对秋景的细致描摹。“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冷,霜树红疏”,承接“晚晴初”的时间节点,描写秋景的变化。“渐素景衰残”总写秋景逐渐衰败的整体状态;“风砧韵冷”以风中传来的捣衣声带着清冷韵味,从听觉角度渲染秋的寒意;“霜树红疏”则描写经霜的树木红叶变得稀疏,从视觉角度展现秋景的凋零。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用“冷”“疏”等词强化秋景的萧瑟,进一步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凄清。“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云衢”指高空,为新雁的出现提供背景;“见新雁过”本是秋日常见景象,却因“佳人自别阻音书”而添伤感,大雁常被视为传书的象征,如今雁过却无书信传来,“奈”字道出人物面对音信隔绝时的无奈。这里借大雁的意象,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牵挂相连,让思念之情有了寄托。“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紧承上句的音信隔绝,直抒胸臆。“悲秋”因眼前秋景而生,“念远”因思念佳人而起,“空遣”二字点明这些情绪只是徒劳抒发;“寸肠万恨萦纡”以“万恨”形容愁绪之多,“萦纡”写出愁绪在心中缠绕不去的状态。此句将悲秋与念远的情绪融合,直白而深切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下片“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皇都”点明昔日欢游之地,转入对过往的回忆;“暗想欢游”写出回忆时的状态,“成往事”四字将今昔分隔,“动欷歔”则直接道出回忆引发的叹息。这里以昔日的“欢游”与当下的孤寂形成对比,通过“欷歔”的情态,让今昔对比中的失落感自然流露。“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具体回忆昔日的欢乐场景。“对酒当歌”写出宴饮时的畅快,“低帏并枕”描绘亲密相处的温馨,这些细节让昔日的美好变得具体;“翻恁轻孤”则由回忆转回现实,昔日的热闹反倒让如今的孤独显得更加真切,“翻”字强化了今昔对比的效果,让孤独的感受愈发强烈。“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归途”点出人物凝望的方向,却不见归人或归途的希望;“纵凝望处”写出人物长久眺望的动作,“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则以夕阳下暮霭笼罩原野的景象,回应开篇的萧索氛围。这里以景物的苍茫辽阔,衬托人物凝望而不得的失落,借景抒情,让无形的愁绪融入广阔的暮色中。“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以人物的情态收束全词。“赢得”有“落得”之意,写出人物最终只能默默无言的结局;“凭阑尽日踟蹰”描绘出整日倚靠栏杆、徘徊犹豫的状态,既呼应开篇的“倚危楼伫立”,又以“踟蹰”的动作展现内心的迷茫与不舍。全词从伫立观景到回忆感慨,再到凝望徘徊,情感层层递进,将思念与孤寂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

下一篇:宋·柳永《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