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小桃深":小隐山书室旁的小径边,小桃林长得很茂密,
"红光隐翠阴":深红的桃花颜色隐现在翠绿的树荫之中。
"是非不到耳":尘世的是非纷争传不到我的耳边,
"名利本无心":我本来就对功名利禄没有追求之心。
"笋迸饶当户":门前有很多蓬勃生长的竹笋,
"云归半在林":白云悠悠地飘回,一半隐在山林之中。
"何须听丝竹":为什么还需要去聆听丝竹弹奏的音乐呢?
"山水有清音":山水之间就有着美妙的自然之音。
# 山水有清音: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七。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诗人从视觉角度出发,描绘了小隐山书室旁小径边茂密的小桃林,深红的桃花在翠绿的树荫中若隐若现。“小桃深”写出了桃林的繁茂,“红光隐翠阴”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幽、美丽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美好的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颔联“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此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心境。在小隐山书室这样的环境中,尘世的是非纷争传不到耳边,诗人本就对功名利禄没有追求之心。这两句与首联的景色描写相呼应,以环境的宁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颈联“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继续描写小隐山书室周边的自然景色。“笋迸饶当户”写出了门前竹笋蓬勃生长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云归半在林”描绘了白云悠悠地飘回山林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这一联动静结合,使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尾联“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诗人认为不需要聆听丝竹之音,因为山水本身就有着美妙的清音。此句用丝竹之音衬托山水自然之音的美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质朴、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上一篇:宋·范仲淹《送陈环秀才游金陵》
下一篇:宋·范仲淹《寄题岘山羊公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