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自飘然":宦海浮沉本如飘萍无定,
"君恩岂欲偏":皇恩浩荡岂会独宠偏私。
"才归剑门道":才刚离开蜀地剑门古道,
"忽上洞庭船":转眼又登上洞庭湖的孤舟。
"坠絮伤春目":暮春柳絮纷飞刺痛离人眼,
"春涛废夜眠":涛声如春米般搅碎长夜眠。
"岳阳楼上月":且看岳阳楼上那轮明月,
"清赏浩无边":清辉遍洒,天地间尽是澄明。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仕宦自飘然,君恩岂欲偏”以宦海浮沉起笔,暗含对仕途无常的感慨。“飘然”二字既写友人韩渎宦途漂泊的境遇,又暗喻官场风云变幻的不可控性,赋予抽象仕途以具象动态。后句“君恩岂欲偏”通过反问语气,既表达对皇权至上的敬畏,又隐含对君恩难测的微妙讽喻——表面称颂君恩广被,实则暗指仕途升迁常受非个人因素左右。颔联“才归剑门道,忽上洞庭船”以时空跳跃的笔法凸显宦途频繁调任的荒诞感,“剑门”(蜀地)与“洞庭”(楚地)的地理跨度,浓缩了友人刚离蜀地又赴洞庭的迁徙轨迹,暗示官场调动之无常。颈联“坠絮伤春目,春涛废夜眠”转入情感渲染,“坠絮”为春末杨花意象,既暗合时令(“伤春”),又以“坠”字拟人化离情之不可控,与首联“飘然”形成意象呼应。“伤春目”与“废夜眠”又暗含对友人前路艰险的担忧。尾联“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以景结情,升华全诗意境。“岳阳楼”作为地标性意象,既实指友人赴任之地,又暗含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的呼应。“月”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多象征澄明心境,此处既写洞庭月色的辽阔清朗,又隐喻超脱宦海沉浮的豁达胸襟。“浩无边”三字以空间之无限消解个体愁绪,在宏大意象中完成从个人际遇到家国情怀的升华,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上一篇:宋·范仲淹《新定感兴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范仲淹《送郧乡尉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