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xiān
shēng
táng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2
xiān
shēng
hàn
guāng
zhī
rén
xiāng
shàng
dào
chì
chéng
liù
lóng
shèng
rén
zhī
shí
chén
qiè
亿
zhào
tiān
xià
shú
jiā
yān
wéi
xiān
shēng
jié
gāo
zhī
ér
dòng
xīng
xiàng
guī
jiāng
shèng
rén
zhī
qīng
xuān
miǎn
tiān
xià
shú
jiā
yān
wéi
guāng
xià
zhī
zài
zhī
shàng
jiǔ
zhòng
fāng
yǒu
wéi
ér
shì
wáng
hóu
gāo
shàng
shì
”,
”,
xiān
shēng
zhī
zài
zhūn
zhī
chū
jiǔ
yáng
fāng
hēng
ér
néng
guì
xià
jiàn
mín
yě​
”,
”,
guāng
zhī
gài
xiān
shēng
zhī
xīn
chū
yuè
zhī
shàng
guāng
zhī
liàng
bāo
tiān
zhī
wài
wēi
xiān
shēng
néng
chéng
guāng
zhī
wēi
guāng
néng
suì
xiān
shēng
zhī
gāo
zāi
ér
shǐ
使
tān
lián
nuò
shì
yǒu
gōng
míng
jiào
zhòng
yān
lái
shǒu
shì
bāng
shǐ
gòu
táng
ér
diàn
yān
nǎi
wéi
hòu
zhě
jiā
fèng
shì
yòu
cóng
ér
yuē
yún
云山苍苍
云山苍苍
shān
jiāng
shuǐ
yāng
yāng
xiān
shēng
zhī
fēng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
!”

译文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二人的交谊感应星象异动,先生退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超逸清高的境界,视高官厚禄如粪土,普天之下又有谁超过他的谦下,只有光武帝以礼敬甘居其下。在《盅》卦的“上九”爻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逐句剖析

"先生":严先生,

# 先生:指严光。

"汉光武之故人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

# 光武: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相尚以道":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

"及帝握《赤符》":后来光武帝得到《赤符》,

# 《赤符》:指儒生疆华向刘秀奉上《赤伏符》,其最文大意是刘秀发兵,汉室将要恢复。刘秀便以为是天降样瑞的征兆而即帝位。

"乘六龙":乘驾着六龙的阳气,

"得圣人之时":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

# 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

"臣妾亿兆":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

# 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

"天下孰加焉":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

"惟先生以节高之":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

"既而动星象":后来二人的交谊感应星象异动,

# 动星象:传说光武与严子陵共卧,子陵把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这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归江湖":先生退隐江湖,

# 归江湖:光武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

"得圣人之清":达到了圣人超逸清高的境界,

"泥涂轩冕":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 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像泥巴一样。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天下孰加焉":普天之下又有谁超过他的谦下,

"惟光武以礼下之":只有光武帝以礼敬甘居其下。

"在《蛊》之上九":在《盅》卦的“上九”爻辞中说,

# 上九:九爻。,《蛊》:《周易》卦名,该卦第六爻中的阳爻称“上九”。前几爻象辞都显示整治其事,独第六爻说:“不事主侯,高尚真事。”

"众方有为":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

"而独":偏偏显示“

"不事王候":不事奉王侯,

"高尚其事":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

"先生以之":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在《屯》之初九":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

# 《屯》:《周易》卦名,该卦第一爻中的阳爻称“初九”。

"阳德方亨":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

"而能":因而能够显示“

"以贵下贱":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

"大得民也":深得民心”,

"光武以之":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盖先生之心":可以说先生的品质,

"出乎日月之上":比日月还高;

"光武之量":光武帝的气量,

"包乎天地之外":比天地还广阔。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

"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

"而使贪夫廉":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

"懦夫立":胆怯的人勇敢起来,

"是大有功于名教也":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仲淹来守是邦":我到这个州任职后,

# 是邦:指严州,今浙江桐庐县。

"始构堂而奠焉":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

"乃复为其后者四家":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

# 复:免除其赋役。

"以奉祠事":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又从而歌曰":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云雾缭绕的高山

",":,郁郁苍苍

"江水泱泱":大江的水浩浩荡荡,

# 泱泱: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先生之风":先生的品德啊,

"山高水长":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 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通过将隐士严光和光武帝刘秀放在同等位置对比,展现出独特的历史洞察力。文中特别描写光武帝“以礼待士”的谦逊态度,实则从侧面烘托出严光不慕荣华、坚守气节的高尚品格。作者通过这种明写帝王、暗写隐士的笔法,隐晦批判了当时官场中追名逐利、贪腐横行的不良风气。这篇散文在颂扬严光将功名利禄“视若浮云”的淡泊精神时,也肯定了光武帝作为统治者尊重贤才的明君风范。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严先生祠堂记》写于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据史书记载,他每次遭贬谪离京,同僚们都以独特方式送别:第一次称他“此行极光”,第二次称他“此行愈光”,第三次称他“此行尤光”。这些看似矛盾的评价,恰恰印证了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睦州这处山水形胜之地,不仅坐拥新安江的绝美风光,更因东汉隐士严子陵曾在此隐居而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范仲淹在此担任知州期间,借古鉴今的思绪油然而生——从拒绝出仕的严子陵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由善于纳谏的汉光武帝反思当下政坛弊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双重情感:表达他对于严先生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于盛世的向往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宋代散文,也是一篇人物颂赞类的祠堂碑记。文中既描绘了严子陵“动星象,归江湖”的隐士风骨,又刻画了光武帝“以贵下贱”的君王气度,范仲淹在贬谪期间修建祠堂的行为,不仅寄托着对先贤的追慕,更通过“贪夫廉,懦夫立”的论断,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名教伦理的建构。结尾“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赞歌,运用比兴手法将道德境界具象为亘古长存的自然意象,使整篇记文既有史笔的严谨,又充满诗性的光辉。

2. 写作手法

对比:“惟先生以节高之”与“惟光武以礼下之”形成对仗,通过光武帝的帝王之尊衬托严光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用典:引用《周易》卦爻辞强化人物精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以《蛊》卦上九爻辞象征严光的隐逸之志;“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以《屯》卦初九爻辞喻光武帝礼贤下士的胸襟。典故的运用使抽象品德具象化。虚实结合:“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采用夸张手法,以日月之辉、天地之广虚写二人精神境界的崇高,实则讴歌名教典范的感化力量。

3. 分段赏析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这两句以史笔开篇,点明严光与光武帝的特殊关系。“故人”暗含平等之交的底色,“相尚以道”则凸显二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契合。范仲淹有意省略具体身份差异,直接将君臣关系升华为道义层面的双向认同。这种表述既打破传统君臣叙事的尊卑架构,也为后文“泥涂轩冕”的隐逸精神埋下伏笔。“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借《周易》意象构建帝王气象,“握赤符”用光武帝得谶纬祥瑞的典故,“乘六龙”化用《乾卦》爻辞象征君临天下。而“圣人之时”出自《孟子》,暗含顺应时势的圣王形象。三组意象层层递进,将光武功业定位为天命所归,既为后文严光的拒绝作铺垫,又形成君臣关系的张力。“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动星象”指严光与光武共卧引发客星犯帝座的传说,以天文异象烘托隐士风骨。“归江湖”对应《庄子》“相忘于江湖”的意境,而“圣人之清”引自《孟子》对伯夷的评价,形成儒家精神谱系的承继关系。这三句通过虚实相间的典故运用,将归隐行为升华为道德境界的圆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此处巧妙引用《蛊卦》爻辞,借易经语境构建价值判断。《蛊卦》本义为拯弊治乱,上九爻却独主退隐,范仲淹以此映照严光在政治鼎革之际的选择。通过“众方有为”与“独不事王侯”的对比,既肯定济世情怀又推崇超然品格,展现北宋士人对“仕隐”矛盾的深层思考。“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对应《屯卦》初九爻辞,以易经哲理解读光武政治智慧。“阳德方亨”既指帝王权威正盛,又隐喻仁德充盈;“以贵下贱”则突破传统尊卑观,构建新型君臣伦理。范仲淹在此借爻辞为光武礼贤作注,彰显其对“君臣共治”政治理想的向往。“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此句揭示隐逸行为的教化意义。范仲淹突破传统隐士书写范式,不再局限于个人品格赞颂,而是将其纳入儒家道德体系建构。通过“贪夫—廉”“懦夫—立”的二元转化,将隐逸精神转化为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体现北宋儒学复兴思潮下对隐士文化的重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结语运用《诗经》比兴传统,“云山”“江水”既是严光隐居地的实景写照,又是道德境界的意象投射。“苍苍”“泱泱”叠字的音韵美,与“山高水长”的时空延展相呼应,构建出永恒的精神图腾。这种将人格境界物象化的手法,开创了后世“以景喻德”的书写范式。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通过严光与汉光武帝的君臣佳话,颂扬了“不慕荣利”的高士品格与“礼贤下士”的明君风范,彰显了儒家“名教”的教化价值。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起一结,中间整整相对。有发挥,有佐证,有咏叹,有交互,此今日制义之所自出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 中间对偶处仍流走,有节节相生妙。先生立朝,风度端凝,而为文亦如之。先生文章,湛深经术,而为人亦如之。字句都担斤两。

清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卷四

# 题严先生,却将光武两两相形,竟作一篇对偶文字,至末乃归到先生,最有体格。且以歌作结,能使通篇生动,不失之板。妙甚。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

# 有起有结,有平有侧,有夹缝。予尤爱其起句。以“先生”特安于光武之上,平中已寓侧也。而每比俱先主人,极得尊题之法。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和提刑赵学士探梅三绝 其一》

下一篇:宋·范仲淹《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