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mín
tuī
guān
tóng
dēng
chéng
tiān
zhú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sēng
hán
zhú
yōu
jīn
liáo
kāi
qīng
fēng
céng
wèi
míng
yuè
chóng
lái
wǎn
yān
chuí
cǎo
qiū
姿
tái
jiā
bīn
zhù
yún
xiá
bēi

译文

僧人居住的楼阁紧靠着清寒的竹林,我郁闷的心情暂且得以舒展开来。清风吹拂,仍觉得不够畅快,明月啊,你能否再次升起来相伴。傍晚时分,烟雾低垂笼罩着野草,秋日里,晶莹的露珠滴落在青苔之上。面对如此美景,佳宾们为何久久伫立,因为这景色如同云间的琴瑟之音、天边云霞映照的酒杯般令人陶醉。

逐句剖析

"僧阁倚寒竹":僧人居住的楼阁紧靠着清寒的竹林,

"幽襟聊一开":我郁闷的心情暂且得以舒展开来。

"清风曾未足":清风吹拂,仍觉得不够畅快,

"明月可重来":明月啊,你能否再次升起来相伴。

"晚意烟垂草":傍晚时分,烟雾低垂笼罩着野草,

"秋姿露滴苔":秋日里,晶莹的露珠滴落在青苔之上。

"佳宾何以伫":面对如此美景,佳宾们为何久久伫立,

"云瑟与霞杯":因为这景色如同云间的琴瑟之音、天边云霞映照的酒杯般令人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是宋代范仲淹的诗作。此诗写诗人与章岷同登承天寺竹阁的所见所感,在清幽的僧阁旁,诗人暂展幽怀,对清风明月的期盼,与傍晚秋景的描绘,营造出静谧氛围,尾句以“云瑟”“霞杯”展现对佳宾同赏之景的沉醉。诗人借景抒情自然流畅,通过对竹阁周边环境如寒竹、清风、明月等意象的描写,含蓄表达心境。全诗四联,首联点题,颔联、颈联绘景,尾联抒怀。该诗体现范仲淹诗词中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捕捉,语言质朴却韵味悠长,于写景中寄寓情思,展现出诗人在日常情境中对清幽之境与友人相伴的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开篇点明地点,承天寺的楼阁紧挨着寒竹,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幽襟聊一开”则直接抒发诗人登上竹阁后,原本郁闷的心情得以暂时舒展,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从触觉和视觉角度进一步抒情。“清风曾未足”表达诗人对清风的喜爱,且觉其吹拂仍不够畅快,体现对自然之美的渴望;“明月可重来”则以祈使语气,期望明月再次升起相伴,暗示诗人对宁静美好境界的追求。颈联“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此联专注于傍晚秋景的刻画。“晚意烟垂草”描绘出傍晚时分,烟雾低垂在草丛之上的朦胧景象,充满诗意;“秋姿露滴苔”则细腻展现露珠滴落在青苔上的画面,凸显出秋景的清寒与静谧,借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尾联“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以设问结尾,自问佳宾为何久久伫立。答案是眼前的美景如同云间传来的琴瑟之音,天边云霞映照的酒杯般令人陶醉。既回应了与友人同游的情境,又将对景色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送李弦殿院赴阙》

下一篇:宋·范仲淹《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