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o
tóng
jùn
shí
jué
èr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xiāo
tóng
jùn
kāi
xuān
jiě
yán
láo
shēng
xìng
miàn
qīng
shān

译文

潇洒自在的桐庐郡,处于乌龙山的云气之中。太守没有繁杂事务,心境如同白云般空灵。

逐句剖析

"萧洒桐庐郡":潇洒自在的桐庐郡,

"开轩即解颜":处于乌龙山的云气之中。

"劳生一何幸":太守没有繁杂事务,

# 劳生:劳碌之身。

"日日面青山":心境如同白云般空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萧洒桐庐郡十绝(其二)》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作的诗篇。北宋景佑元年春,范仲淹前往两浙西路睦州赴任知州,远离了朝堂的纷争,心境豁然,在此期间创作了这组诗。此诗中,前两句“萧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描绘出桐庐郡的洒脱之态,诗人打开轩窗便能展露笑颜,展现出桐庐郡令人愉悦的氛围。后两句“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则感慨自己劳碌的一生何其幸运,能够每日面对青山。全诗通过对桐庐郡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远离朝堂纷扰后,内心的闲适以及对眼前青山美景的喜爱,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其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以质朴的文字勾勒出令人向往的生活画面,从侧面反映出桐庐郡独特的地域风貌,为研究宋代诗歌风格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萧洒桐庐郡”一句,开篇点题,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桐庐郡那洒脱、自在的独特气质。诗人用“萧洒”二字,赋予了桐庐郡一种超脱尘世的韵味,奠定了全诗悠然自得的基调,让读者尚未深入诗境,便已能感受到桐庐郡与众不同的魅力,仿佛一幅随性而又美妙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开轩即解颜”描绘出诗人打开轩窗的瞬间,展露出愉悦笑颜的画面。“开轩”这一动作平常却又充满生活气息,而“解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畅快。在桐庐郡,仅仅是打开窗户,就能收获这般快乐,侧面烘托出此地风光的迷人,它具有一种能够瞬间驱散诗人心头阴霾,让其心情豁然开朗的神奇力量。“劳生一何幸”中,“劳生”表明诗人过往的生活充满了奔波与操劳。而“一何幸”则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当下境遇的庆幸之感。经历了诸多劳顿,能有如今的生活,诗人心中满是感慨,这一转折,体现出他对眼前生活的珍惜与满足。“日日面青山”承接上句,进一步阐释了幸运的缘由。诗人每日都能面对连绵青山,青山代表着自然、宁静与永恒。在青山的环绕下,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远离了尘世喧嚣与纷扰。这句诗不仅描绘出眼前的美景,更传达出诗人沉浸于山水之间,获得心灵慰藉的状态,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这种与青山相伴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

下一篇:宋·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