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hàn
yáo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zhēn
rén
lěi
yīn
wén
zhī
sān
shí
tiān
zhāo
luán
lái
gāo
wéi
shén
xiān
rǎn
rǎn
hóng
chén
piāo
piāo
líng
yān
xià
yǒu
xiū
zhēn
zhě
wàng
bài
quán
quán
yuàn
jūn
yín
tái
shàng
shì
àn
qián
dāng
yǒu
rén
jiān
wèn
qǐng
wèi
tiān
xià
xuān
cóng
hùn
dùn
chún
fēng
shuāi
bǎi
wáng
dào
tóng
wàn
qíng
duō
guǐ
yáo
shùn
lěi
dài
rén
xián
shǐ
néng
zhì
jié
zhòu
dàn
fēi
zōng
miào
rán
huǐ
shì
fēi
xún
huán
xīng
wáng
guǐ
zhì
zài
zhū
mén
huò
lái
xiān
chì
cháng
wén
tiān
tiān
wéi
zhì
luàn
jiān
duō
yán
shù
ěr
yuàn
tiān
jūn
tiān
qiān
wàn
chūn
míng
yuè
jiǔ
ēn
jiāng
jūn
jiàn
qíng
xīn
xīn
rén
yán
tiān
tiān
shāng
rén
tiān
rén
liǎng
xiāng
wàng
xiāo
yáo
yǒu
xiāng
dāng
yǐn
qiě
zhī
huáng

译文

真人积累阴德,名声传到三十三重天。某天鸾鸟仙鹤降临,接引他飞升成仙。缓缓离开人间,飘飘然乘着紫色云烟。地上修道的凡人,虔诚仰望跪拜。愿你在天宫银台,侍奉天帝玉案旁。若人间向你询问,请为天下传话。自从混沌时代结束,淳朴风气日渐衰败。历代君王治国之道各异,人心万物变得诡诈。尧舜靠仁德世代积累,用礼乐教化才得太平。桀纣一旦失道,宗庙社稷顷刻崩塌。对错兴衰循环往复,历史轨迹周而复始。福气总降权贵家门,灾祸先落贫民身上。常说这是天意,天意怎会这般不公。为何治乱更替,世人只归咎于天命。愿天保佑我君,如天长寿永恒。圣明如日月长久,恩泽如雨露均沾。帝王之力无形,万物自然欣欣向荣。人不怨天,天也不降灾祸。天人和谐互不干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我且饮酒高歌,不问是非黑白。

逐句剖析

"真人累阴德":真人积累阴德,

"闻之三十天":名声传到三十三重天。

"一朝鸾鹤来":某天鸾鸟仙鹤降临,

"高举为神仙":接引他飞升成仙。

"冉冉去红尘":缓缓离开人间,

"飘飘凌紫烟":飘飘然乘着紫色云烟。

"下有修真者":地上修道的凡人,

"望拜何拳拳":虔诚仰望跪拜。

"愿君银台上":愿你在天宫银台,

"侍帝玉案前":侍奉天帝玉案旁。

"当有人间问":若人间向你询问,

"请为天下宣":请为天下传话。

"自从混沌死":自从混沌时代结束,

"淳风日衰靡":淳朴风气日渐衰败。

"百王道不同":历代君王治国之道各异,

"万物情多诡":人心万物变得诡诈。

"尧舜累代仁":尧舜靠仁德世代积累,

"弦歌始能治":用礼乐教化才得太平。

"桀纣一旦非":桀纣一旦失道,

"宗庙自然毁":宗庙社稷顷刻崩塌。

# 自然:原校,一作白日。

"是非既循环":对错兴衰循环往复,

"兴亡亦继轨":历史轨迹周而复始。

"福至在朱门":福气总降权贵家门,

"祸来先赤子":灾祸先落贫民身上。

"尝闻自天意":常说这是天意,

"天意岂如此":天意怎会这般不公。

"何为治乱间":为何治乱更替,

"多言历数尔":世人只归咎于天命。

"愿天赐吾君":愿天保佑我君,

"如天千万春":如天长寿永恒。

# 万:四库本作古。

"明与日月久":圣明如日月长久,

"恩将雨露均":恩泽如雨露均沾。

"帝力何可见":帝王之力无形,

"物情自欣欣":万物自然欣欣向荣。

"人复不言天":人不怨天,

"天亦不伤人":天也不降灾祸。

"天人两相忘":天人和谐互不干涉,

"逍遥何有乡":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吾当饮且歌":我且饮酒高歌,

"不知义与黄":不问是非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汉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1025年创作的一首长篇七言诗。这首诗以道教神仙传说开篇,描绘了“真人积善德”等仙家景象,随后笔锋一转,借“尧舜施仁政”等历史典故,探讨了朝代兴衰的规律。全诗最后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作结,体现了范仲淹对社会治理的深刻见解。这首诗被收录在《宋史》记载的范仲淹文集中,现存的四库全书版本中存在“千万春”和“千古春”两种不同的文字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1025年(北宋天圣三年),当时正值宋仁宗推行“天圣新政”的关键时期。37岁的范仲淹刚刚从地方调任中央,仕途处于重要转折点。诗中既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又透露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些思想与他当时上书朝廷的《奏上时务书》等改革建议相互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开篇以道教修仙为引,强调积累阴德是成仙的关键。“三十天”指道教三十三重天,暗示修行成果已通达天听。两句奠定全诗“天人感应”的基调,体现宋代文人儒道融合的思想倾向。“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鸾鹤”象征仙家坐骑,化用《列仙传》典故。前句写修行过程,此句写结果,展现凡人羽化登仙的瞬间,笔触飘逸。“高举”二字凸显超脱尘世的轻盈感。“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叠词“冉冉”“飘飘”强化升仙的动态美,“紫烟”为道教祥瑞意象。与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异曲同工,但更突出主动飞升的意志。“下有修真者,望拜何拳拳”,视角切换至人间,以修真者“拳拳”(恳切貌)的仰望,反衬得道者的崇高。反映宋代民间道教信仰盛况,暗含作者对修道群体的观察。“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银台”“玉案”具象化天庭场景,表达对仙者的期许。句式工整如祷词,体现范仲淹“以文载道”的创作特点——即便游仙题材仍不失儒家济世内核。“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转折点:赋予神仙沟通天人的使命。此句实为诗眼,揭示全诗主旨——借仙道喻政道,呼吁将天道真理普惠人间,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一脉相承。“自從混沌死,淳风日衰靡”,转入历史哲学论述。“混沌死”典出《庄子》,喻上古纯真消亡。对仗工稳,音韵铿锵,展现作者对世风日下的忧思。“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批判性笔触直指统治阶层。“百王”句暗含对变法失败的反思,“万物”句则揭露人性异化,与当时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形成对话。“尧舜累代仁,弦歌始能治”,以儒家圣王典范对比现实。“弦歌”用《论语》“弦歌不辍”典,强调德治需长期教化,反映范仲淹作为改革派的渐进主张。“桀纣一旦非,宗庙自然毁”,暴君反例与前句构成强烈对比。“自然”二字意味深长,揭示其历史观:政权兴衰遵循客观规律,非关天命。“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提出历史循环论。对仗中见哲思,与司马光“治乱之道,古今一贯”(《资治通鉴》)互为印证,体现北宋史学的时代特征。“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朱门”“赤子”的阶级对比极具批判锋芒。杜甫“朱门酒肉臭”的写实,在此升华为对统治规律的概括,显示作者民本思想。“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连用两个“天意”构成诘问,质疑传统天命观。反问句式强化愤懑,反映庆历新政失败后对现实的不满。“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历数”指天命轮回说。冷峻指出治乱更替的真相——统治者常以天命掩饰人祸。语言质直近乎口语,却力透纸背。“愿天赐吾君,如天千万春”,转折表达政治理想。双关“天”字(自然/君王)巧妙,既祈愿皇权永续,又暗含“法天而行”的规劝,体现士大夫的委婉谏言艺术。“明与日月久,恩将雨露均”,以自然意象喻理想政治。“雨露均”三字尤重要,直指当时土地兼并问题,与作者“均公田”的改革主张呼应。“帝力何可见,物情自欣欣”,化用《击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倡导无为而治。但“物情”句更积极,强调良性治理应使万物自发繁荣,融合儒道治国理念。“人复不言天,天亦不伤人”,提出“天人互不干涉”的和谐观。不同于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更接近欧阳修“天人相分”思想,显示北宋理性主义抬头。“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相忘”源自《庄子》,“逍遥”化用《逍遥游》。在政治理想中植入道家境界,反映作者晚年寻求精神超脱的心态。“吾当饮且歌,不知义与黄”,结尾突然转向个人抒怀。“义黄”(尧舜与黄帝)的典故收束全篇,表面写醉忘圣贤,实则用反语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绝望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送徐登山人》

下一篇:宋·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