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shǐ
使
shè
rén
guān
cháo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1
jiǔ
wèn
dōng
míng
cháo
cóng
dài
shēng
nìng
fēi
tiān
cháng
zhú
yuè
kuī
yíng
bào
zhōng
qiū
shì
xióng
háo
bàn
shēng
táng
táng
yún
zhèn
xuě
shān
xíng
hǎi
miàn
léi
tíng
jiāng
xīn
héng
fáng
lián
zhèn
qún
wàng
fēng
yíng
yǒng
ruò
jiāo
lóng
dòu
bēn
báo
jīng
lái
zhī
qiān
xìn
huí
jiàn
bǎi
chuān
píng
làng
gōng
nán
shān
bìng
shén
mǐn
píng
wēi
míng

译文

举杯向东海发问,潮水从哪一朝开始翻涌。莫非是天空吞吐天地,永远追随着月亮的圆缺盈亏。中秋怒涛势不可挡,半夜涛声雄浑壮阔。乌云如军阵般聚合,浪峰似雪山巍然奔行。海面雷霆汇聚轰鸣,江心白浪横亘如瀑。巨浪震得堤岸连地颤动,万千船桨望风而迎。潮水腾跃似蛟龙争斗,奔涌如暴雨雹惊。浪潮懂得千古兴衰的规律,回望时百川已归于平静。破浪之力可敌千钧,移山之势能够并行。伍子胥英灵不灭,凭借此潮显扬威名。

逐句剖析

"把酒问东溟":举杯向东海发问,

# 东溟:东海。

"潮从何代生":潮水从哪一朝开始翻涌。

"宁非天吐纳":莫非是天空吞吐天地,

# 宁非:难道不是。

"长逐月亏盈":永远追随着月亮的圆缺盈亏。

"暴怒中秋势":中秋怒涛势不可挡,

"雄豪半夜声":半夜涛声雄浑壮阔。

"堂堂云阵合":乌云如军阵般聚合,

"屹屹雪山行":浪峰似雪山巍然奔行。

# 屹屹:山势高算。

"海面雷霆聚":海面雷霆汇聚轰鸣,

"江心瀑布横":江心白浪横亘如瀑。

"巨防连地震":巨浪震得堤岸连地颤动,

# 巨防:大堤。

"群楫望风迎":万千船桨望风而迎。

# 楫:指船。

"踊若蛟龙斗":潮水腾跃似蛟龙争斗,

"奔如雨雹惊":奔涌如暴雨雹惊。

"来知千古信":浪潮懂得千古兴衰的规律,

# 信:不发生误差,有规律。

"回见百川平":回望时百川已归于平静。

"破浪功难敌":破浪之力可敌千钧,

"驱山力可并":移山之势能够并行。

"伍胥神不泯":伍子胥英灵不灭,

"凭此发威名":凭借此潮显扬威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运使舍人观潮》是宋代范仲淹的一首诗。钱塘江潮作为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在诗中尽显雄浑气魄。范仲淹挥毫泼墨,对江潮的磅礴之势大加赞赏,还将那澎湃怒潮与历史名人伍子胥相关联,给这震撼的自然景观添上一抹传奇色彩,仿若天人相互呼应。此诗的一大亮点是巧用新奇比喻描绘潮景,“万迭云”“千寻练”把潮水的滔天之势具象化,“驱岛屿”“蛟龙斗”生动展现巨浪的汹涌激荡,“战貔貅”“雷霆聚”则让怒涛的赫赫声威如在耳畔,读来仿若置身潮头,亲眼目睹这惊涛骇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写下《和运使舍人观潮》一诗。彼时,他与运使舍人一同观赏钱塘江潮,面对这堪称世界奇观、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澎湃浪潮,有感而发,留下此作,为后人展现出当时观潮的震撼场景与诗人内心的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诸多震撼意象,描绘钱塘江潮的壮观,像用“万迭云”等状外形,“驱岛屿”等现动态,“战貔貅”等呈声威,营造雄浑壮阔氛围,表达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同时将怒潮与伍子胥相连,赋予潮景传奇色彩。

2. 写作手法

比喻:把江潮比作“万迭云”“千寻练”,形象地描绘出潮水如层层堆叠的云朵般厚重,似千寻白练般绵长,展现其壮观外形;“驱岛屿”“蛟龙斗”将浪潮比作能驱动岛屿、相互争斗的蛟龙,生动呈现出巨浪的汹涌激荡,让读者仿若亲眼目睹潮涌的磅礴力量。联想:由眼前汹涌的怒潮联想到历史人物伍子胥,将自然奇观与历史传说相结合,使得江潮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增添传奇色彩,引发读者对潮涌背后故事的遐想。

3. 分段赏析

“把酒问东溟,潮從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四句为开篇溯源。诗人以“问东溟”的拟人化笔法展开对潮汐本源的哲学追问,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天人对话。“吐纳”“月亏盈”暗合道家“阴阳相生”与天文历法,以“天人感应”视角赋予潮汐宇宙级生命律动,奠定全诗雄浑的宇宙意识。“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十句为核心写景。通过“暴怒”“雄豪”等动态词汇与“雷霆聚”“瀑布横”的视听轰炸,构建潮汐的暴力美学。“雪山行”“蛟龙斗”以固态山峦与神话生物为参照,凸显潮水摧枯拉朽的动能;“连地震”“望风迎”则通过空间震颤与群体反应的侧面烘托,将自然伟力具象化为具有征服性的审美对象。“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六句转入历史维度。以“千古信”消解潮汐的瞬时性,将其纳入永恒时空;“破浪”“驱山”的夸张比拟暗合伍子胥“水葬怒涛”的传说,将自然现象与忠魂不灭的精神性相熔铸。尾句“发威名”既是对伍子胥的致敬,亦隐喻钱塘潮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在虚实交织中完成自然奇观的精神赋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中元夜百花洲作》

下一篇:宋·范仲淹《登表海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