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列歌钟":厅堂上陈列着歌钟,
"多惭不如古":很多方面惭愧比不上古代。
"却羡木兰花":却羡慕那木兰花,
"曾见霓裳舞":曾经见过《霓裳羽衣舞》。
# 曾见霓裳舞:自注:白乐天为苏州刺史,尝教此舞。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分段赏析
“堂上列歌钟”,描绘了木兰堂内的景象,厅堂上整齐地陈列着歌钟。歌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它的存在暗示了木兰堂曾经是一个举行盛大宴会或演奏音乐的地方,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为下文诗人的感慨做铺垫。“多惭不如古”,诗人由眼前的歌钟联想到古代,觉得自己很多方面比不上古代。这里的“不如古”体现在文化、礼仪、社会风气等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差距的感叹和对古代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却羡木兰花”,笔锋一转,诗人的情感从对古今的感慨转移到了木兰花上。“却羡”一词表现出诗人的意外和惊喜,他不再沉浸在对古今差距的感叹中,而是发现了木兰花的独特之处,从而产生了羡慕之情。“曾见霓裳舞”,解释了诗人羡慕木兰花的原因,《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代表着盛世的繁华和美好。木兰花曾见过这样的舞蹈,意味着它见证了过去的辉煌。诗人通过对木兰花的羡慕,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现实的感慨,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上一篇:宋·范仲淹《八月十四夜月》
下一篇:宋·范仲淹《试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