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溪曰瀼":周敦颐所居之溪名为瀼溪,
# 元子:元结,唐诗人。
"诗传到于今":此诗流传至今。
"此俗良易化":此地民风淳朴易教化,
"不欺顾相饮":百姓诚实守信,彼此敬重。
# 顾:乃。
"庐山我久爱":我长久钟爱庐山,
"买田山之阴":在山的北麓购置田产。
"田间有流水":田间有清泉流淌,
"清泚出山心":澄澈的泉水从山间涌出。
# 泚:鲜明貌。
"山心无尘土":山心洁净无尘,
"白石磷磷沈":白石磷磷沉于水底。
# 磷磷:水石明净貌。
"潺湲来数里":泉水蜿蜒数里至此,
"到此始澄深":方才变得深邃澄净。
"有龙不可测":溪水深不可测如潜龙,
"岸木寒森森":岸边林木萧瑟寒森。
# 寒森森:形容寒冷之气逼人。
"书堂构其上":书堂建于溪畔高处,
"隐几看云岑":倚几静观云雾缭绕的山峰。
"倚梧或欹枕":倚靠梧桐或斜倚书枕,
"风月盈中襟":清风明月充盈胸怀。
"或吟或冥默":时而吟诗,时而静思,
"或酒或鸣琴":时而饮酒,时而抚琴。
"数十黄卷轴":架上数十卷圣贤典籍,
"圣贤谈无音":无声却如与先哲对话。
# 圣贤:董本、四库本作贤圣。
"窗前即畴囿":窗前是田园菜圃,
# 畴:田亩和菜园。
"囿外桑麻林":屋外桑麻成林。
"芋蔬可卒岁":芋头蔬菜足可度日,
# 芋:原作千,据四库本改。
"绢布足衣衾":绢布衣衫足够御寒。
"饱暖大富贵":衣食无忧便是大富贵,
"康宁无价金":安康宁静胜过万两黄金。
"吾乐盖易足":我的快乐极易满足,
"名濂朝暮箴":以“濂”为名,朝夕自省。
# 箴:规戒。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分段赏析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钦。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首句以“元子溪曰瀼”点明书堂所在,瀼溪为周敦颐居庐山时所居之地,溪名暗含其理学思想中“清静自守”的意境。后句“此俗良易化”赞颂当地民风淳朴,呼应其“以诚为本”的哲学观。“庐山我久爱”直抒对庐山的钟情,“买田山之阴”则体现其归隐田园、远离尘嚣的志趣。全段以简练语言勾勒出书堂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奠定全诗淡泊基调。“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沈。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澄深。有龙不可测,岸木寒森森。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此段以细腻笔触描绘瀼溪的自然风貌。“清泚出山心”写溪水澄澈,“白石磷磷沈”以白石沉淀暗喻心性清明。“潺湲来数里”至“到此始澄深”通过动态描写,展现溪流由湍急至平缓的变化,象征思想沉淀的过程。“有龙不可测”以龙喻溪水深邃,营造幽邃意境;“寒森森”则强化自然之肃穆,烘托书堂的静谧氛围。末句“隐几看云岑”以动作细节,刻画隐者悠然自得之态,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学境界。“倚梧或攲枕,风月盈中襟。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数十黄卷轴,圣贤谈无音”此段通过生活场景的铺陈,展现周敦颐的精神世界。“倚梧”“攲枕”等动作,表现其随性自适;“风月盈中襟”以自然意象喻胸怀开阔。“或吟或冥默”写其或创作或静思的双重状态,体现儒道交融的理学特质。“黄卷轴”与“圣贤谈无音”则点明其以读书为乐、与先贤神交的志趣,暗含“格物致知”的理学方法论。“窗前即畴囿,囿外桑麻林。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饱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此段以物质生活的简朴反衬精神之丰盈。“芋蔬可卒岁”至“绢布足衣衾”强调衣食无忧即可满足,呼应其“富贵非吾愿”的价值观。“饱煖大富贵”以反讽手法批判世俗名利,突出“康宁无价金”的生命哲学。末句“名濂朝暮箴”点明以“濂”自警,体现其严于律己、终身践履理学的态度。
上一篇:宋·周敦颐《宿崇圣》
下一篇:宋·周敦颐《题浩然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