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chóng
shèng

朝代:宋作者:周敦颐浏览量:2
gōng
chéng
xiá
zàn
宿
qīng
yōu
shǐ
jué
kōng
mén
shēng
shì
chóu
wēn
quán
xuān
dòng
hán
qìng
wēi
lóu
chè
xiǎo
dōu
wàng
mèi
xīn
zài
zhōu

译文

公务行程没有空闲的日子,暂时得以住宿在清幽之地。才发觉这里是佛门之人居住的地方,不会产生尘世间的忧愁。温热的泉水在古老的山洞边喧闹,寒冷天气里,磬声传过高高的楼阁。直到天亮都忘了入睡,心里怀疑自己身处沃洲。

逐句剖析

"公程无暇日":公务行程没有空闲的日子,

"暂得宿清幽":暂时得以住宿在清幽之地。

"始觉空门客":才发觉这里是佛门之人居住的地方,

# 门:一作间。

"不生浮世愁":不会产生尘世间的忧愁。

"温泉喧古洞":温热的泉水在古老的山洞边喧闹,

"寒磬度危楼":寒冷天气里,磬声传过高高的楼阁。

"彻晓都忘寐":直到天亮都忘了入睡,

"心疑在沃洲":心里怀疑自己身处沃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崇圣》是北宋周敦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公务繁忙中抽出时间,暂宿清幽之地——崇圣寺的经历与感受。开篇点明公事缠身难得闲暇,得以在此清幽处借宿。接着描述住宿后的心境,远离尘世喧嚣,空门之境让人忘却浮世忧愁。后两联通过描写温泉、古洞、寒磬、危楼等景象,展现出此地独特的山水氛围。诗人沉醉其中,彻夜难眠,恍惚觉得自己身处仙境沃洲。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公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这两句点明了诗人此次留宿的缘由。“公程”表明诗人平日忙于公务,“无暇日”突出事务繁忙;“暂得”则体现出这次留宿机会的难得,“清幽”二字概括了崇圣寺的环境特点,为下文描写寺中的清幽之景和诗人的心境做铺垫。颔联:“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写诗人在寺中的感悟。“空门客”指寺中的僧人,他们远离尘世,没有世俗的烦恼。“不生浮世愁”直接表达出诗人身处此地,受到环境的感染,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忧愁,侧面烘托出崇圣寺宁静祥和的氛围。颈联:“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这两句是对寺中景色的具体描写。“温泉喧古洞”,“喧”字生动地写出了温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古洞边显得格外清晰,以动衬静;“寒磬度危楼”,“寒”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更增添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度”字形象地表现出磬声在高楼间回荡的状态,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尾联:“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洲”,这两句诗中“彻晓”表明时间之长,诗人因陶醉于寺中的清幽之景而整夜未眠。“心疑在沃洲”,“沃洲”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怀疑自己身处仙境,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惬意,以及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极度喜爱和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敦颐《思归旧隐》

下一篇:宋·周敦颐《瀼溪书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