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fèi
jūn
zhǎng
guān
yóu

朝代:宋作者:周敦颐浏览量:2
xún
shān
xún
shuǐ
yóu
nán
ài
ài
míng
xīn
shǎo
jiān
yǒu
jūn
mào
gāo
yuǎn
gòng
pān

译文

想找人一起游山玩水,但这样的伙伴实在太难找了,世人大多贪恋名利,内心很少有闲适的时光(能静心游玩)。如今有你这样的伙伴相伴,我感到非常快乐,哪怕路途遥远艰险,我也愿意和你一起攀登(共赏风景)。

逐句剖析

"寻山寻水侣尤难":想找人一起游山玩水,但这样的伙伴实在太难找了,

# 侣:同伴。

"爱利爱名心少间":世人大多贪恋名利,内心很少有闲适的时光(能静心游玩)。

# 间:一作闲。

"此亦有君吾茂乐":如今有你这样的伙伴相伴,我感到非常快乐,

"不辞高远共跻攀":哪怕路途遥远艰险,我也愿意和你一起攀登(共赏风景)。

# 跻攀:攀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同费君长官游》是宋代周敦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以登山临水的游赏活动为题材,通过对比手法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志趣相投的愉悦之情。首句“寻山寻水侣尤难”直接点明知音难觅的主题,用“侣尤难”强调志同道合者的稀缺;次句“爱利爱名心少闲”以否定式议论,批判追名逐利的世俗风气,反衬出诗人超脱淡泊的心境。后两句“此亦有君吾甚乐,不辞高远共跻攀”转为抒情,通过“有君”“甚乐”的直白表述,传递出与友人同游的欣喜,并以“不辞高远”的行动誓言,凸显二人共赴艰险的坚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时,周敦颐曾在合州(今重庆合川)担任签书军事判官(约1056-1060年)。当时他与赤水县令费琦因都崇尚淡泊名利的生活理念而成为好友,两人常结伴游览巴蜀山水,并在合州三佛寺等地互相题诗唱和。《喜同费君长官游》就是他们这段时期的作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与友人同游山水​​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寻山访水的雅趣和对淡泊名利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共赏自然、超脱世俗的愉悦心境​​。

2. 分段赏析

开篇“寻山寻水侣尤难”以直白的语言道出诗人对志同道合游伴的珍视。“寻山寻水”叠用动词,既突出自然之趣的追寻,又暗含对世俗之外精神世界的向往;“侣尤难”三字则强调知音难觅的感慨,为后文遇知己的欣喜埋下伏笔。接着“爱利爱名心少闲”通过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爱利爱名”直指世人追逐功利的常态,而“心少间”则进一步剖析其精神困局——被欲望束缚的人难以获得真正的闲适。此句既是对世俗的批判,也为诗人自身超脱的心态提供反衬。中间“此亦有君吾甚乐”情感陡转,由前两句的感慨转为欣喜。“此”字指代前文所述的高洁志趣,“亦有君”直抒胸臆,强调在费君身上寻得知音的庆幸;“吾甚乐”以口语化的表达传递真挚情感,语言质朴却感染力十足。最后“不辞高远共跻攀”以行动呼应情感。“不辞”二字斩钉截铁,展现诗人摒弃顾虑、甘愿跋涉的决心;“高远”既实指山水之险峻,又隐喻精神境界的崇高;“共跻攀”将二人关系从精神层面的共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行,使全诗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敦颐《读易象》

下一篇:宋·周敦颐《题酆都观·读英真君丹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