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市谁知世外游":尘世中谁人知晓世外游览的乐趣,
"杉松影里入吟幽":在杉树松树的影子里,沉浸于清幽的吟诗之境。
"争名逐利千绳缚":争名逐利之人,如同被千条绳索束缚,
"度水登山万事休":我渡水登山,抛开了世间万事。
"野鸟不惊如得伴":野鸟不惊慌,好似把我当作同伴,
"白云无语似相留":白云默默无言,仿佛在把我挽留。
"傍人莫笑凭阑久":旁人不要笑话我久久依着栏杆,
"为恋林居作退谋":因为我眷恋山林居所,在谋划退隐之事。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朝市”代表着尘世的喧嚣与名利场,与“世外游”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游览之地的清幽脱俗,鲜为世人所知。“杉松影里”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诗,更显其悠然自得,流露出对世外清幽之境的喜爱。颔联:“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此联运用对比手法,将世人在尘世中为争名逐利而被千般束缚的状态,与自己度水登山时万事皆抛的闲适心态相对比。“千绳缚”形象地描绘出名利对人的禁锢,而“万事休”则展现出诗人摆脱俗务后的轻松自在,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生活的厌弃。颈联:“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野鸟见人而不惊,仿佛视诗人为同伴;白云默默无语,却好似在挽留诗人。生动地表现出山林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此地的宁静宜人,诗人与自然相融,沉浸其中,不舍离去。尾联:“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诗人直接表明心迹,告诉旁人不要笑话自己久久凭栏。“恋林居”直白地抒发了对山林居所的眷恋之情,“作退谋”则透露诗人已有归隐山林的打算,进一步强化了其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上一篇:宋·周敦颐《夜雨书窗》
下一篇:宋·周敦颐《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