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尽热":秋风吹拂,将炎热一扫而尽,
"半夜雨淋漓":半夜之时小雨纷纷。
"绕屋是芭蕉":雨水滴打在绕屋的芭蕉树上,
"一枕万响围":响彻整个园林。
"恰似钓鱼船":这雨声就好像是在钓鱼船上,
"篷底睡觉时":在船帆下睡觉时的雨滴的声音一样。
# 篷:即船篷,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北宋理学家。原名敦实,以避英宗讳改名,字茂叔,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以濂溪名之,后人遂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将他列为道学之首,朱熹称其为“理学开山”。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为宋明理学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诗文大多是内心流露,体现了一种淡泊自适、无欲而静、自得其乐、随性自然的理趣。代表作品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1. 分段赏析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点明时节与天气变化。秋风将暑热一扫而空,半夜时分,雨水畅快淋漓地落下。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天气由热转凉、秋雨突至的变化,为下文描写雨夜景象做铺垫,给人一种清新之感。“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颔联具体描写雨夜的情景。屋子周围种满了芭蕉,雨水打在芭蕉上,声音围绕着枕头传来,仿佛有万千声响。此联通过听觉描写,生动地展现出雨夜中芭蕉与雨交织出的美妙音响,烘托出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尾联运用比喻,将自己在屋内听雨声的感受比作在钓鱼船的篷底睡觉时听到的雨滴声。进一步强化了雨夜的静谧氛围,同时传达出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作品点评
《夜雨书窗》作为一首五言古诗,开篇便点明了季节更替与天气转变,秋风拂去暑热,夜雨悄然而至,带来清新宁静的气息。继而,诗人以精妙笔触,捕捉雨夜中芭蕉叶与雨滴碰撞出的悦耳声响,那“一枕万响围”的情境,将周遭环境的清幽静谧渲染得淋漓尽致。诗末,诗人以独特的感受作结,把听雨之景比作在钓鱼船篷底安睡时聆听雨滴落下,生动形象,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整首诗围绕秋日雨夜展开,从景入情,营造出静谧闲适的氛围,尽显诗人在雨夜中的悠然心境。
上一篇:宋·周敦颐《书舂陵门扉》
下一篇:宋·周敦颐《同石守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