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jiāng
liǔ
fēi
shí
jiāng
huā
lěng
pín
piān
yīng
yǒu
zhàng
jìn
hán
chūn
shī
xué
cóng
jiā
zhù
lǎo
shēn
zhī
西
kěn
bié
dìng
liú
rén
西
cóng
rén
bié
rén
jīn
tíng
jiāng
yún
piāo
liàn
shí
duàn
kōng
qīng
cāng
hǎi
xiān
yíng
yín
dào
liè
xīng
píng
shēng
dān
shèng
shì
hài
shǐ
chū
jīng

译文

江边的柳树不合时宜地发芽,江边的花朵颜色冷清,频繁开放。这个地方偏僻,应该有瘴气,而腊月临近,却已透出春天的气息。因失去学问而沦为愚钝之人,无家可归,只能寄居他处。不知道西阁的主人是否愿意,或许会挽留我,让我留下。我从西阁离开,主人如今也成了故人。江上的云朵像白色的绸缎飘动,石壁上的青色被天空割断。沧海最早迎来日出,银河中繁星倒挂。我一生沉溺于美好事物,如今才惊异于这初次经历的壮丽。

逐句剖析

"江柳非时发":江边的柳树不合时宜地发芽,

"江花冷色频":江边的花朵颜色冷清,频繁开放。

"地偏应有瘴":这个地方偏僻,应该有瘴气,

"腊近已含春":而腊月临近,却已透出春天的气息。

"失学从愚子":因失去学问而沦为愚钝之人,无家可归,

"无家住老身":只能寄居他处。

# 住:一作任。

"不知西阁意":不知道西阁的主人是否愿意,

"肯别定留人":或许会挽留我,让我留下。

# 留:一作何。

"西阁从人别":我从西阁离开,

"人今亦故亭":主人如今也成了故人。

"江云飘素练":江上的云朵像白色的绸缎飘动,

# 练:一作叶。

"石壁断空青":石壁上的青色被天空割断。

# 断:一作斩。

"沧海先迎日":沧海最早迎来日出,

"银河倒列星":银河中繁星倒挂。

"平生耽胜事":我一生沉溺于美好事物,

"吁骇始初经":如今才惊异于这初次经历的壮丽。

# 骇:一作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不离西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西阁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分别描绘了诗人在西阁的生活与心境。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江边的柳树、花朵以及偏僻的环境,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孤独与无奈。第二首诗则通过对江云、石壁、沧海、银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江柳非时发。”“江云飘素练。”,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感慨。诗中通过描写偏僻之地的“瘴气”与腊月的“春意”,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环境的无奈与对温暖的渴望。诗中通过描写偏僻之地的“瘴气”与腊月的“春意”,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环境的无奈与对温暖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不离西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冬。当时杜甫寓居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生活相对安定,但内心仍充满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杜甫在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生活虽较安定,但内心孤独,且对时局和个人命运仍怀有深刻感慨。诗人通过对西阁周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苦。这首诗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反映了诗人漂泊无依、生活困顿的现实。“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则描绘了夔州冬日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诗人描绘了江边柳树不合时宜地发芽,江花在寒冷中频繁开放的景象,暗示了夔州偏僻之地的特殊气候。颔联:“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夔州地处偏僻,诗人推测这里可能有瘴气,而腊月将至,却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特殊环境。颈联:“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诗人表达了自己因失去学习机会而变得愚钝,漂泊无家,只能在夔州度过晚年的无奈。尾联:“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诗人对西阁的“挽留”之意感到困惑,不知它是否真的愿意挽留自己,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第二首:首联:“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诗人从西阁出发,与人分别,如今又回到旧亭,暗示了诗人漂泊的生涯。颔联:“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江上的云彩如白色绸缎般飘动,石壁高耸,仿佛切断了青色的天空,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颈联:“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诗人描绘了沧海先迎来日出,银河中繁星倒悬的景象,展现了夔州的地理位置和夜空的壮美。尾联:“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诗人一生喜爱壮丽的景色,但面对如此美景,仍感到惊叹,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下一篇:唐·杜甫《次晚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