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为客久":我长期南行客居他乡,
"西候别君初":深秋时节才初次与您分别。
"岁满归凫舄":您任满如野鸭换鞋般离去,
"秋来把雁书":秋日里我手持雁书相赠。
"荆门留美化":您在荆门留下仁政美名,
"姜被就离居":如今要与家人分离,拾“姜被”般的团聚之乐。
"闻道和亲入":听闻薛尚书曾出使吐蕃和亲,
# 闻道和亲入:旧注:景仙出使吐蕃,同论泣陵入朝。
"垂名报国余":留名青史之外更有余力报国。
"连枝不日并":你们兄弟不久将相聚,
"八座几时除":他位列八座高官的日子也不远了吧。
"往者胡星孛":往昔安史叛军横行,
"恭惟汉网疏":可叹朝廷法纪松弛。
"风尘相澒洞":战乱如尘沙弥漫,
"天地一丘墟":天地间一片废墟。
"殿瓦鸳鸯坼":宫殿的鸳鸯瓦碎裂,
"宫帘翡翠虚":翡翠宫帘空荡无存。
"钩陈摧徼道":宫廷侍卫的巡道被摧毁,
"枪藟失储胥":防御的栅栏如乱草般倾颓。
# 藟:长杨赋,木拥枪藟,即栅也。
"文物陪巡守":礼乐典章随君王巡狩,
# 守:一作狩。
"亲贤病拮据":亲信贤才也为国事困顿辛劳。
"公时呵猰貐":当时薛尚书呵退猰貐,
"首唱却鲸鱼":首倡击退如鲸鱼般的强敌。
"势惬宗萧相":他气势可与萧何相比,
# 萧相:原注:郭令公。
"材非一范睢":才能非单一的范雎可比。
# 范睢:原注:诸名将。
"尸填太行道":太行道上尸横遍野,
"血走浚仪渠":浚仪渠中血流成河。
"滏口师仍会":滏口的军队再度会师,
"函关愤已摅":函谷关的积愤得以抒发。
# 函关愤已摅:旧注:追述景仙守扶风事。
"紫微临大角":如今紫微星临照大角星,
"皇极正乘舆":皇位端正,车驾安稳。
"赏从频峨冕":薛尚书因功屡次受赏,官帽高翘,
"殊私再直庐":更蒙特殊恩宠,再次在直庐任职。
# 庐:原注:公旧执金吾,新授羽林,前后二将军。,私:一作恩。
"岂惟高卫霍":他的功绩岂止高于卫青、霍去病,
"曾是接应徐":还曾像应玚、徐干般辅佐君王。
"降集翻翔凤":他如凤凰降世,高翔不群,
"追攀绝众狙":凡夫俗子难以追攀,如众猴望尘莫及。
"侍臣双宋玉":他兼具宋玉般的文才,
"战策两穰苴":又有穰苴般的军事谋略。
"鉴澈劳悬镜":您明察如高悬的明镜,
"荒芜已荷锄":而我已在荒芜中荷锄劳作。
"向来披述作":从前承蒙您批阅我的诗作,
# 作:原注:石首处见公新文一卷,卷一作通。
"重此忆吹嘘":今日重忆您的举荐提携,感激不已。
"白发甘凋丧":我甘愿在白发中凋零,
"青云亦卷舒":对仕途的青云之志也已看淡。
"经纶功不朽":薛尚书经世济民的功绩不朽,
"跋涉体何如":只是奔波跋涉,身体还好吗。
# 跋涉体何如:原注:公顷奉使和蕃,已见上。
"应讶耽湖橘":您或许会惊讶我沉溺于湖中的橘子,
"常餐占野蔬":常以山野蔬菜为食。
"十年婴药饵":十年来我被药石缠身,
"万里狎樵渔":在万里江湖间与樵夫渔翁相伴。
"扬子淹投阁":我如扬雄投阁般困厄,
"邹生惜曳裾":又如邹阳惋惜的依附权贵般失意。
"但惊飞熠耀":只惊觉时光飞逝,
"不记改蟾蜍":竟不记得月亮已变换圆缺。
"烟雨封巫峡":烟雨笼罩巫峡,
"江淮略孟诸":江淮一带收复了孟诸泽。
"汤池虽险固":虽有汤池般的险固之地,
"辽海尚填淤":辽海一带却仍有边患未平。
"努力输肝胆":愿您继续竭诚尽忠,
"休烦独起予":不必费心单独勉励我,我自当努力。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薛尚书的报国功绩与才能,表现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祝福,对薛尚书功业的崇敬与赞扬,对战乱时局的忧虑,以及对自身漂泊困顿、壮志难酬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岁满归凫舄”运用“凫舄”典故,“凫舄”原指仙人王乔化凫为鞋,每日乘凫到京城朝见,后借指官吏的行踪或政绩卓著者离任,诗人以“岁满归凫舄”,将薛明府任期已满离任比作“归凫舄”,既点明薛明府任满卸职的背景,又暗含对其任期内政绩的认可与赞誉,如同王乔般有贤能之名。
3. 分段赏析
“南征为客久,西候别君初。”开篇点出背景:诗人长期南行客居,深秋时节初次送别薛明府。“久”字含漂泊之苦,“初”字显离别之始,平淡起笔却暗藏羁旅愁绪,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用“凫舄”典故(指官吏任满离职)写薛明府卸任,以“雁书”点出秋日赠别之举。既扣“辞满告别”题旨,又借典故添典雅气,暗含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荆门留美化,姜被就离居。”前句赞薛明府在荆门留下仁政美名,后句用“姜被”典故(喻兄弟友爱)暗指其归家团聚,却偏逢离别,反差中见祝福与惋惜交织。“闻道和亲入,垂名报国余。”转向薛尚书(景仙),写其出使吐蕃和亲,既显报国之功,又赞其名垂青史仍有余力奉献,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连枝不日并,八座几时除。”“连枝”喻兄弟相聚,“八座”指高官,两句既盼薛氏兄弟早日团聚,又推测薛尚书将获高位,暗含对其仕途的期许。“往者胡星孛,恭惟汉网疏。”回溯安史之乱(“胡星孛”),叹当时朝廷法纪松弛(“汉网疏”)。以“往者”领起,开启对战乱的追忆,寄寓对时局的反思。“风尘相澒洞,天地一丘墟。”用“澒洞”形容战乱弥漫,“丘墟”喻山河破碎,寥寥数字勾勒出战后惨状,尽显诗人对家国残破的痛惜。“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特写宫殿残破:鸳鸯瓦碎裂,翡翠帘空荡。以宫廷细节的荒芜,侧面烘托战乱对王朝的重创,对仗精工,意象苍凉。“钩陈摧徼道,枪藟失储胥。”“钩陈”指宫廷侍卫,“储胥”为防御设施,两句写禁军防线崩溃、防御工事毁弃,进一步渲染战乱带来的军事溃败。“文物陪巡守,亲贤病拮据。”写礼乐典章随君王(或遭破坏),亲信贤才为国事困顿辛劳。既叹文化受损,又赞贤臣尽力,暗含对时局艰难的无奈。“公时呵猰貐,首唱却鲸鱼。”“猰貐”“鲸鱼”喻叛军,赞薛尚书当年怒斥叛军、首倡击退强敌之功。用词刚劲,凸显其英勇无畏,敬意鲜明。“势惬宗萧相,材非一范雎。”以萧何(贤相)比其气势,言其才能远超单一的范雎(谋士),既赞其辅佐之功,又颂其综合才能,评价极高。“尸填太行道,血走浚仪渠。”极写战乱惨烈:太行道尸横遍野,浚仪渠血流成河。用触目惊心的场景,强化对战争残酷的控诉,情感沉重。“滏口师仍会,函关愤已摅。”追述薛尚书守扶风时,滏口军队会师、函谷关之愤得以宣泄,再现其平乱功绩,呼应前文“首唱却鲸鱼”。“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紫微”“大角”为星宿,喻朝政清明、皇位安稳。写时局渐稳,既显薛尚书等功臣之力,又含对国家复兴的期盼。“赏从频峨冕,殊私再直庐。”写薛尚书因功屡受封赏(“峨冕”指高官帽),再获恩宠值宿宫中(“直庐”)。侧写其受重用,暗赞朝廷赏罚分明。“岂惟高卫霍,曾是接应徐。”将薛尚书与卫青、霍去病(名将)比,言其功绩更胜;又比应玚、徐干(文人谋士),赞其文武兼备,推崇备至。“降集翻翔凤,追攀绝众狙。”以“翔凤”喻其超凡,“众狙”比凡夫俗子,写其如凤凰降世,无人能及。比喻生动,凸显其卓越超群。“侍臣双宋玉,战策两穰苴。”再赞其才:兼具宋玉(文才)之能、穰苴(军事家)之谋。对仗工整,从文武两方面收束对其才能的称颂。“鉴澈劳悬镜,荒芜已荷锄。”前句赞对方明察如镜(可能指薛尚书曾赏识自己),后句自叹身世:如在荒芜中荷锄,显漂泊困顿,对比中见失意。“向来披述作,重此忆吹嘘。”忆往昔承蒙对方批阅诗作、举荐提携,“吹嘘”含感激,暗含对昔日知遇之恩的感念,及如今境遇的怅惘。“白发甘凋丧,青云亦卷舒。”“白发”写衰老,“青云”指仕途,言甘愿承受凋零,对功名已看淡。看似豁达,实则藏壮志难酬的悲叹。“经纶功不朽,跋涉体何如。”赞薛尚书经世之才功绩不朽,又关切其奔波辛劳(暗指和亲出使)。既颂其功,又表关怀,情感真挚。“应讶耽湖橘,常餐占野蔬。”设想对方可能惊讶自己沉溺湖橘、常食野菜,实写自身清贫生活,暗含对处境的自嘲与无奈。“十年婴药饵,万里狎樵渔。”“十年”写久病,“万里”言漂泊,“狎樵渔”显与平民为伍。浓缩晚年困顿,字字含辛酸。“扬子淹投阁,邹生惜曳裾。”用扬雄投阁(困厄)、邹阳惜曳裾(依附权贵失意)典故,自比古人,抒怀才不遇之愤,用典贴切。“但惊飞熠耀,不记改蟾蜍。”“熠耀”指流萤(喻时光),“蟾蜍”指月亮(喻岁月),写只觉时光飞逝,不知月缺月圆。叹岁月蹉跎,暗含对时光的感慨。“烟雨封巫峡,江淮略孟诸。”写眼前烟雨锁巫峡,江淮收复孟诸(泛指失地)。既描实景,又含时局渐稳的欣慰,及对未复之地的隐忧。“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汤池”喻险地仍固,“辽海填淤”指边患未平。言局势虽稳,隐患仍在,显忧国之心未减。“努力输肝胆,休烦独起予。”结句勉对方继续尽忠,不必单独勉励自己。既表对国事的担当,又藏自身无力的悲凉,余韵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