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í
xīn
yuàn

朝代:辽作者:萧观音浏览量:1
zhǎn
yáo
huā
xiào
sān
hán
xiào
qiè
xīn
chuáng
cóng
lái
huān
zhōng
zhǎn
yáo
dài
jūn

译文

铺开华美的玉席,三韩大地的繁花含笑绽放,一片青翠。可笑我呀,又新铺好了这一床玉席,可自古以来,女子的欢爱从来难以延续到天明。再一次铺开玉席,静静等待君王前来歇息。

逐句剖析

"展瑶席":铺开华美的玉席,

# 瑶席:精美的席子。

"花笑三韩碧":三韩大地的繁花含笑绽放,一片青翠。

# 三韩碧:朝鲜的碧玉。朝鲜南部曾分为马韩、辰韩、弁韩三国,合称三韩。碧,碧玉,此处形容瑶席光泽耀眼。

"笑妾新铺玉一床":可笑我呀,又新铺好了这一床玉席,

"从来妇欢不终夕":可自古以来,女子的欢爱从来难以延续到天明。

"展瑶席":再一次铺开玉席,

"待君息":静静等待君王前来歇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回心院·展瑶席》是辽代萧观音写的一首词。第一句描绘铺展华美席褥的场景,暗藏对君王的期待。既写出环境的明媚,也暗喻女子此刻心中因期盼而泛起的一丝轻快,花“笑”实为她内心对君王到来的欢喜与憧憬的外化。第二句由期待转入对过往的感慨,暗含甜蜜与失落的交织。这句话既是对宫廷中恩宠无常的无奈总结,也流露出对过往相聚短暂、如今等待漫长的失落,甜蜜的回忆瞬间被现实的孤寂冲淡。第三句重复开篇动作,强化等待的执着与凄苦。既有对君王不变的期盼,也藏着深宫中女子身不由己的卑微与凄苦,将期待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推向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辽代诗人

萧观音(1040~1075),辽代诗人。小字观音,契丹族。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因遭诬陷,被迫自尽,昭雪后赐谥宣懿皇后。萧观音工诗,善谈论,爱好音乐,能自制歌词,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她传世之作数量不多,以诗歌为主,体裁多样,感情真挚。最著名的当数《回心院》词10首,辞藻华丽,情调凄惋。清人称其“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柳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主要作品有《伏虎林》《绝命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萧观音因劝诫辽道宗勿沉溺游猎而遭疏远,清宁年间作下此词,并唤乐师赵惟一为其谱曲。不料后来她卷入政治构陷,被诬与赵惟一有私情,最终被赐死。这组词完整载于王鼎的《焚椒录》,成为研究辽代文学的宝贵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从来妇欢不终夕”则笔锋一转,从侧面写出,自古以来,女子的欢爱总是短暂,难以延续到天明,这句话既是对宫廷中恩宠无常的无奈总结,也流露出对过往相聚短暂、如今等待漫长的失落,甜蜜的回忆瞬间被现实的孤寂冲淡。

2. 分段赏析

开篇“展瑶席,花笑三韩碧”描绘铺展华美席褥的场景,暗藏对君王的期待。“展瑶席”点明动作——铺开美玉般华美的席褥,这是为迎接君王做准备,细节中透着精心与郑重;“花笑三韩碧”以景衬情,三韩大地的碧色繁花仿佛在含笑,既写出环境的明媚,也暗喻女子此刻心中因期盼而泛起的一丝轻快,花“笑”实为她内心对君王到来的欢喜与憧憬的象征。中段“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由期待转入对过往的感慨,暗含甜蜜与失落的交织。“笑妾新铺玉一床”的“笑”是复杂的,既有对自己费心准备的一丝自嘲,也藏着对与君王短暂相聚的甜蜜回忆;“从来妇欢不终夕”则笔锋一转,直抒胸臆——自古以来,女子的欢爱总是短暂,难以延续到天明,这句话既是对宫廷中恩宠无常的无奈总结,也流露出对过往相聚短暂、如今等待漫长的失落,甜蜜的回忆瞬间被现实的孤寂冲淡。结尾“展瑶席,待君息”重复开篇动作,强化等待的执着与凄苦。再次写“展瑶席”,与开篇形成呼应,却因中段“不终夕”的感慨,让这份等待更添沉重——明知欢爱短暂、恩宠难久,却仍执着地铺好席褥,等待君王前来休憩。这份重复中,既有对君王不变的期盼,也藏着深宫中女子身不由己的卑微与凄苦,将期待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推向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回心院》词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柳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

清词人徐釚《词苑丛谈》

# 词意并茂,有宋人所不及者,谓非山川灵秀之气,独钟于后不可也。

近代诗词曲作家吴梅《辽金元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辽·萧观音《回心院·剔银灯》

下一篇:辽·萧观音《回心院·装绣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