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shān
shè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2
shān
shè
chū
chéng
bìng
zhà
qīng
zhàng
jīn
chèn
xián
qíng
kāi
xiǎo
huǒ
shēn
huí
nuǎn
gōu
yǐn
xīn
liú
shēng
zàn
yuē
péng
juān
ān
xiǔ
zhì
zhōng
zōng
yuǎn
wèn
shēng
shuí
néng
chén
zhōng
lèi
tān
lóng
gòu
qiǎng
míng

译文

山舍刚刚建成,顿时觉得病体轻松了很多,高兴之余,手拄拐杖,戴着头巾,像山野农夫一般漫步山头,十分惬意。山间寒意袭人,只得在屋里生个暖和的小炉子取暖,这时候,窗外传来了新修的小渠那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我真想像长生不老的彭祖和涓子一样永存于世,还想像宗炳和慧远一样求佛隐居。为什么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牵绊,胡乱地去追寻那些勉强得来的名声呢。

逐句剖析

"山舍初成病乍轻":山舍刚刚建成,顿时觉得病体轻松了很多,

# 病:未必是色身之病,或为五蕴烦恼之病亦未可知。,山舍:山中的精舍。不详所指。

"杖藜巾褐称闲情":高兴之余,手拄拐杖,戴着头巾,像山野农夫一般漫步山头,十分惬意。

# 杖藜巾褐:以藜木为杖,以褐巾裹头,形容生活俭朴,穿着随意。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褐,粗布衣,因以为贫贱人的代称。

"炉开小火深回暖":山间寒意袭人,只得在屋里生个暖和的小炉子取暖,

"沟引新流几曲声":这时候,窗外传来了新修的小渠那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

"暂约彭涓安朽质":我真想像长生不老的彭祖和涓子一样永存于世,

# 彭涓:彭祖和涓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长生不老之术。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实际寿命当为一百四十六岁,因为根据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六十天即为一年。涓子传为齐国人。

"终期宗远问无生":还想像宗炳和慧远一样求佛隐居。

# 问无生:指请教佛理。无生: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晋王该《日烛》:“咸淡泊于无生,俱脱骸而不死。”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宗远:宗炳和慧远。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慧远(334—416),东晋高僧。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人,初学儒、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曾结社专修“净土”之法,以期死后

"谁能役役尘中累":为什么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牵绊,

# 尘中:世间。尘: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引伸为尘世如红尘,尘俗。,役役:形容奔走操劳之状。《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贪合鱼龙构强名":胡乱地去追寻那些勉强得来的名声呢。

# 强名:勉强而成的名声。《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构:求。,贪合鱼龙:勉强使鱼龙混杂。鱼龙:比喻品质不一的人混杂在一起。罗隐《西塞山》:“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狄奈奸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起题山舍壁》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病初愈后,面对新建成的山间房舍,以闲适的姿态享受山居生活;后四句诗人表达了暂与养生之人相约保养身体,最终期望向高僧问道的心愿,抒发对尘世名利的不屑,向往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一般被认为创作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即位之前。诗中的山舍,应是李煜于城外精心修筑的山庄,主要用于赏玩与避世。彼时局势复杂,李煜或许预感到未来局势的严峻,内心渴望暂时远离朝堂纷争与尘世喧嚣,出于韬晦之计而创作此诗。周振甫先生在《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中提到“李煜有《病起题山舍壁》,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李煜在山舍养病初愈时的生活情景与感悟。通过山舍初成、病体初愈,拄杖赏景、炉暖流声等景象,写出了山居生活的闲适。同时借与彭涓、宗远相关的典故,表达出对尘世名利的厌弃,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思想境界。

2. 写作手法

用典:“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两句运用典故。“彭涓”指彭祖和涓子,在中国古代传说里,彭祖是长寿的象征,据说他活了八百多岁;涓子也是道家人物,传说他懂得养生之道。“宗远”指宗炳和慧远,与佛教思想相关,代表着追求无生之理的高僧。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保养身体和寻求佛法真谛的愿望。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山居初成、病后闲适的画面。首联中“山舍初成病乍轻”,点明时间与背景,山舍新成,病情初愈,给人一种新生与希望之感,“杖藜巾褐称闲情”,诗人拄着藜杖,身着粗布衣物,尽显悠然,这份闲适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内心对平淡生活的真切向往,如同王维诗中所传达的归隐之意,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本真。颔联“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进一步营造出山居的宁静与温馨。小火炉散发的暖意,新流溪水的潺潺声,从触觉与听觉两方面,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山居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这一方天地中的惬意。后四句则深入表达诗人的志向与情怀。颈联“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运用典故,借彭涓养生、宗远问道,表明自己暂求保养身体,终寻佛法真谛的愿望,体现出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身心修养的关注,更是对尘世喧嚣的一种超脱。尾联“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以反问强化情感,直接抒发对尘世名利追逐的不屑。诗人认为,在尘世中为名利奔波劳碌,不过是徒劳无功,追求虚幻之名毫无意义。结合李煜身为李璟第六子的身世背景,皇位继承对他而言似遥不可及,如同鲤鱼跃龙门般不切实际,故而他更倾向于安守山林,寻求内心宁静。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与李煜的两首《渔父》词主题相呼应,皆为其表明无意宫廷斗争的韬晦之作。不同的是,此诗题于山舍壁上,更显直接坦率,意在向外界,尤其是那些对他心存猜忌之人,传达自己无心朝政,只求隐居避世的想法。整首诗语言明快,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与用典抒情,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宁静、超脱生活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反映了他的山居生活,炉开小火,沟引新流,杖藜巾褐,确有隐士风度。

近现代中国作家协会原会员周振甫《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春游南亭》

下一篇: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