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明气已变":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
"岩寒云尚拥":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 拥:抱,抱持。
"南亭草心绿":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
# 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春塘泉脉动":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 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煦听禽响":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
# 煦:温暖。,景:日光。
"雨余看柳重":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逍遥池馆华":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
# 逍遥池馆华: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益愧专城宠":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 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写就,情感真挚且深切动人。它既生动地渲染出春日那清新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又巧妙融入了诗人自身细腻的主观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无尽的美感与意趣,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2. 写作手法
渲染:“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运用了渲染手法。诗人描绘山川在春日里明亮起来,气候已然变化,可山岩处依旧寒冷,云雾簇拥环绕。一“明”一“寒”,一“变”一“拥”,通过对山川、气候、岩、云等多方面景象的细致刻画,从视觉和感受等角度,渲染出春日初至,万物复苏却仍有冬寒残留的复杂氛围。借景抒情:“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身为地方官吏,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着闲适,却更感到有愧于朝廷给予的厚爱和重任。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诗人将自己的责任感和愧疚之情融入到对春日景色的描写之中,使诗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意象组合:开篇“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为远景勾勒,描绘江上与山崖的宏大场景,展现开阔视野;中间两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为近景细描,聚焦春草、春泉、禽鸟、柳树等具体意象,丰富画面细节。远近意象组合,使诗歌空间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3. 分段赏析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两句,由眼前之景开篇,生动展现出春回大地、气象更新的景象。此二句为远景勾勒,意在渲染氛围。起笔意境清远,视野开阔,描绘了江上云雾渐渐消散,河水变得澄澈明亮,然而山崖之上仍残留着冬日的寒意,依旧被云气环绕的画面,精准地捕捉到了冬寒渐消、春气初萌的独特景致。诗人从渲染环境氛围入手,敏锐地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征,既绘就了春日的清新明丽之景,又为后两联的描写奠定了背景基调。“变”与“拥”二字锤炼得极为精妙,不仅细腻地刻画了景物的形态,更融入了诗人自身的主观感受,使诗句更具感染力。“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二句,细腻描绘出春草葱茏、春泉欢腾之景,尽显春光明媚、生机盎然之象。“草心绿”“泉脉动”堪称神来之笔。“草心”一词,点明春草刚刚破土萌芽不久,那一抹新绿正悄然泛起,鲜嫩欲滴;“脉动”二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泉水刚刚挣脱冬日的束缚,重新恢复了欢快的流淌,潺潺地汇入春塘之中。此二句用词精准恰当,刻画生动逼真,意象新颖独特,虽着墨不多,却将一派春日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紧紧抓住景物特征,以传神之笔写意,将春天刚刚来临时的景色之美,以诗情画意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无穷的美感与意趣。“景煦昕禽响,雨余看柳重”一联,承接前文,继续描绘暖阳之下鸟儿的啼鸣、春雨过后柳叶的丰润,以此展现春意蓬勃、景物鲜妍之态。此联精心选取了两组意象:一组是禽鸟在和煦的阳光中欢快啼鸣,奏响春日的乐章;另一组是好雨过后,柳色愈发浓郁,仿佛被春雨精心滋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在阳光与适时春雨的润泽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向荣的春日盛景。“听”与“看”二字巧妙运用,一个诉诸听觉,让人仿佛能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一个诉诸视觉,让人眼前浮现出柳枝低垂、绿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之间,将景物写活了,赋予了它们灵动的生命力。中间这两联佳句迭出,用词流畅,意蕴浓郁。在炼字求工的精妙之处,不难看出诗人受到了谢灵运的影响,于细微处见真章,将春日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二句,承接前文之景,敞开襟怀,直抒内心之感,为全诗作结。面对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诗人纵目游览,心怀畅达,然而思绪并未仅仅停留在美景之中。他意识到自己身处这池台馆阁之地,尽情饱览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物华天宝,内心不禁涌起深深的愧疚之情。他觉得自己身为一郡之主,在此悠然享受,实在有负于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和百姓的期望。这两句诗真切地流露出诗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情怀以及“愧俸钱”的思想感情,为我们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这种情感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自己职责的高度责任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游记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盛景,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拥”“动”“重”“宠”等韵脚字,运用得极为精准、生动,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律之美,更让整首诗的意韵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也正因如此,这些精妙的韵脚字被前人视作此诗最为突出的特色。
# 人知作诗在句中炼字,而不知炼在韵脚。篇中拥字、动字、重字,妙处全在韵脚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人谓左司(韦曾为左司郎中)学陶(渊明),而风格时近小谢(灵运)。
不详萧晓明
上一篇:唐·刘商《送濬上人》
下一篇:唐·李煜《病起题山舍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