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一重又一重,
# 重:量词。层,道。
"两重山":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远天高烟水寒":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
#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相思枫叶丹":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 丹:红色。,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菊花开":菊花开了,
"菊花残":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
"塞雁高飞人未还":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一帘风月闲":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 风月:风声月色。,帘:帷帐,帘幕。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五代词人李煜的一首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的词。全词细腻勾勒出一位思妇于秋意渐浓之时,独自沉浸在对远方离人的深切思念之中。她日复一日,心急如焚地期盼着离人的归来,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无尽的等待与渴望。然而,岁月悠悠,秋去冬来,她的期盼终究化作了泡影,未能如愿以偿,心中满溢着难以言说的怨恨与哀愁。
2. 写作手法
衬托:“菊花开,菊花残”,用菊花的开与残,衬托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思妇相思日久,怨愁更多;“塞雁高飞人未还”,以雁知归反衬人不知还,更深一层地表现出思妇的内心怨苦。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写重重山岭、辽阔青冥、迷离烟水、火红枫叶等景物,抒发了思妇对远行征人的思念与焦迫不安之情;下片“一帘风月闲”,通过描写帘外的风晨月夕之景,抒发了思妇因离人不归而无心赏玩的心境。情景交融:上片思妇望中所见之景皆染上了她的主观情感,如“烟水寒”传出思妇的心理感觉,“望尽天涯路”后看到枫叶,引发她对相思之情的感慨,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远近结合:“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描绘出一幅层次分明的群山秋色图,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由近及远渐次展开,使画面富有立体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了思妇举目所望之景。她凝神远眺,心中不禁思忖:那远行的征人如今究竟身在何方?是否正踏着归途,朝她匆匆赶来?怀着这般焦灼难安的心绪,她频频踮足遥望,渴望能捕捉到一丝归人的踪迹。然而,映入眼帘的,唯有连绵起伏的重重山峦,以及那辽阔无垠、高远苍茫的碧空,还有天边那朦胧迷离的烟水。“一重山”是近在眼前的景致,“二重山”则稍显遥远,而“山远天高烟水寒”则将视线引向了更远的天际。这一切,皆随着思妇目光的由近及远,缓缓铺展。那“烟水寒”的“寒”,不仅描绘了烟水的清冷,更巧妙地传达出思妇内心的凄凉之感。久望不见归人,哀伤之情愈发浓烈,心头不禁泛起阵阵寒意。如此一来,目之所及,皆染上了这层寒意。上片末句,她望尽天涯路,却一无所获,遂将目光收回,不经意间瞥见不远处枫叶如火,红得耀眼。这让她猛然惊觉:又是一年丹枫满山的秋日,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究竟何时才能有个了结?“相思”二字,如同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词作的情感之门。下片则顺着“相思”这一情感线索,深入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展现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以短促而重复的句式,勾勒出时光匆匆流逝的轨迹,也暗示了她相思之深、怨愁之重。紧接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既可视为她的直接情感抒发,亦可看作是她触景生情的自然流露。塞外大雁尚知秋来南归,而那漂泊在外的游子,为何至今仍不见踪影?以雁知“归”反衬人不知“还”,更凸显出她内心的怨苦与无奈。怨恨之余,她又不禁为良人的安危担忧起来:是否途中遭遇了意外?是否染上了疾病?这些念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一帘风月闲”,则生动刻画出思妇因离人不归,而对帘外风月美景无心赏玩的孤寂心境。
4. 作品点评
李煜在词作语言上的锤炼堪称精妙,他擅长以质朴纯净、精炼贴切之语,生动勾勒物象,营造意境。此特点于《长相思·一重山》中亦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山远天高烟水寒”一句,用语自然晓畅,所绘之景层次分明、形象饱满,立体感跃然纸上,意境开阔悠远,且景中含情,引人遐思。李煜前期词作多聚焦宫廷逸事与男女情爱,题材相对局限。不过,其间亦不乏抒发悲愁之作,这些作品情感直白纯粹,无后期之繁复深沉,多为即兴抒怀,《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 句句有怨字意,但不露圭角,可谓善形容者。
明李廷机《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
# 因隔山水而起各之思,为对枫菊而想后人之归。怨从思中生而怨不露,是长于诗者。
明李于鳞《南唐二主词汇笺》
# 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清著名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五代·李煜《题金楼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