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è
xīn
ēn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浏览量:1
yīng
huā
luò
jìn
chūn
jiāng
kùn
qiū
qiān
jià
xià
guī
shí
lòu
àn
xié
yuè
chí
chí
huā
zài
zhī
chè
xiǎo
shā
chuāng
xià
dài
lái
jūn
zhī

译文

樱花纷纷飘落殆尽,春日将尽,让人困乏倦怠 ,我在暮色中从秋千架下归来。滴漏声声,一弯斜月缓缓西沉,时间过得无比缓慢 ,枝头仍有残花摇曳。我在纱窗下独坐了一整晚,痴痴等待着你,而你或许根本不知道我的这份等待。

逐句剖析

"樱花落尽春将困":樱花纷纷飘落殆尽,春日将尽,让人困乏倦怠 ,

"秋千架下归时":我在暮色中从秋千架下归来。

"漏暗斜月迟迟":滴漏声声,一弯斜月缓缓西沉,时间过得无比缓慢 ,

# 漏暗:一作“满阶”。漏: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此处形容声音细微。唐张萧远《观灯》诗:“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花在枝":枝头仍有残花摇曳。

"彻晓纱窗下":我在纱窗下独坐了一整晚,痴痴等待着你,

# 彻晓:通宵达旦。唐陆翱《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

"待来君不知":而你或许根本不知道我的这份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谢新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秋景,主题围绕时光流逝与愁恨。上阕写秋光难留,重阳时节满阶红叶,茱萸香坠;下阕绘紫菊飘香、烟雨笼罩庭院,新雁哀鸣。词人通过对红叶、紫菊、新雁等秋景的描写,将时光易逝之感与自身愁情紧密相连。李煜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景的衰败与寂寥,委婉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愁绪。该词风格凄婉,体现出李煜词作善于借自然之景抒内心幽情的特点,在伤秋主题的词作中,具有独特韵味,以简洁词句引发读者对时光、愁绪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谢新恩》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兼抒家国愁思题材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时节,樱桃凋零,在纱窗下彻夜等待所思之人却不知对方是否知晓这份心意的场景。主人公于秋千架下归来,表面上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饱受相思之苦的女子形象,以细腻描写展现了闺中愁绪,实则词人借景抒情,借女子的哀怨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南唐国势衰败的深切哀愁与无奈,体现出李煜面对国家危局时复杂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虽简短,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饱含情思的画面。上片“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描绘了暮春时节樱花凋零,主人公在秋千架下归来的场景。“樱花落尽”营造出一种凄美、落寞的氛围,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春将困”赋予春天以倦怠之感,也折射出主人公的慵懒与惆怅。同时,点明地点是秋千架下,为画面增添生活气息,也隐隐透露出女子的闲适生活状态。下片“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通过对时间与场景的描写,刻画女子的等待。“漏暗斜月迟迟”,以漏壶渐暗、斜月移动,细腻地表现出时间的缓慢流逝,烘托出女子等待时的焦急与煎熬。“花在枝”看似写景,实则象征女子如枝头残花般孤独又充满期待。“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则直接展现女子彻夜等待,却不知心上人是否会来的无奈与哀怨,将女子深情又略带悲戚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3. 作品点评

这些作品最初并非残缺,只能算是半成品。作者再三斟酌,总觉未能尽善尽美,因而多次修改文稿,最终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从现存文字表面来看,这首词似乎在诉说闺阁女子的相思之情,全词格调哀伤悲戚,他神情恍惚,沉浸于飘零的樱桃花雨中,内心痛苦至极 ,但透过字句,实则能感受到词人对国势衰微的深切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五代·李煜《题金楼子后》

下一篇:秦·项羽《垓下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