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iāng
·
·
yún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2
yún
suō
dàn
dàn
shān
ér
luó
qīng
pín
shuāng
dài
luó
qiū
fēng
duō
xiāng
lián
wài
jiāo
sān
liǎng
cháng
rén
nài

译文

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逐句剖析

"云一緺":一束盘起的发髻,

# 一緺: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緺:《阳春白雪》、《浩然斋雅谈》中作“窝”;《乐府雅词》中作“〈髟上呙下〉”。,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

"玉一梭":一根玉簪插在其上。

# 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

"澹澹衫儿薄薄罗":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

# 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龙洲词》、《龙洲集》、《阳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龙洲词》中作“春山”。,澹澹:通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

"轻颦双黛螺":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

# 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颦:皱眉。

"秋风多":独自站在窗边,

"雨相和":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

# 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古今词统》、《历代诗余》、《全唐诗》、《古今诗余醉》、《续选草堂诗余》中均作“如”。

"帘外芭蕉三两窠":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

# 帘:《龙洲集》《龙洲词》《阳春白雪》《乐府雅词》中均作“窗”。

"夜长人奈何":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 人:《龙洲词》《龙洲集》中均作“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作以秋夜闺怨为主题,上片用“云发玉簪”“淡衫薄罗”等意象轻勾女子形貌,下片以“秋风夜雨”“芭蕉帘幕”烘托长夜孤寂,通篇未着愁字而幽思自现。全词语言清浅自然,白描与叠词运用得宜,通过外在物象与人物神态的巧妙映照,将女子含蓄的相思与无奈的愁绪娓道来,体现了五代词婉约细腻的抒情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作品。作为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李煜早年生活优渥,沉迷于宫廷宴乐与男女情爱。此词以女子口吻描绘闺怨,反映了他对宫廷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其早期词作中常见的绮丽柔媚风格,与后期亡国后的沉痛词风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词,借女子秋夜独处的景象,写出了她淡淡的愁思与无奈。词中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她的容貌与心境,在风雨芭蕉的衬托下,更显得夜长难捱。

2. 写作手法

叠词:“淡淡衫儿薄薄罗”连用“淡淡”、“薄薄”两个叠词,既形成韵律美,又突出衣着的轻盈素雅。烘托:通过“秋风多,雨相和”的环境描写,以风雨交织的凄冷氛围烘托女子内心的孤寂愁绪。白描:“云一緺,玉一梭”以简练笔法勾勒女子发饰,“轻颦双黛螺”用白描手法刻画神态,不加修饰而形象生动。

3. 分段赏析

“云一緺,玉一梭”:开篇以物喻人,用“云”形容女子发髻的蓬松柔美,“玉”暗指发簪的莹润精致。两个“一”字形成工整对仗,既突出装饰的简约,又暗示女子虽精心装扮却无人欣赏的孤寂。发饰的静态描写中已隐含动态情感,为下文愁思埋下伏笔。“澹澹衫儿薄薄罗”:连用“澹澹”“薄薄”两组叠词,既展现纱罗衣衫的轻盈质感,又形成韵律回环之美。素雅的服饰配色与轻薄质地,共同勾勒出女子清丽脱俗的形象。此处衣着描写实为侧写,不直接刻画容貌而风姿自现,体现词人留白的艺术功力。“轻颦双黛螺”:由物及人,聚焦眉间微蹙的细节。“轻”字精准把握愁绪的浓度——非剧烈悲痛而是缠绵悱恻的幽怨。“黛螺”以青黑色螺黛比喻弯眉,既显眉形秀美,又通过“颦”的动作将静态画面激活,使人物形象瞬间生动。“秋风多,雨如和”:下阕转入环境烘托,“多”与“和”字相呼应,写尽秋风秋雨的缠绵不休。风雨交织的听觉意象取代上阕的视觉描写,用自然界的不安定感强化人物内心的动荡。不直言愁而愁思自风雨声中漫溢,体现以景染情的笔法。“帘外芭蕉三两窠”:选取雨打芭蕉的经典意象,“三两窠”既写实景疏落,又暗喻女子形单影只。帘幕将芭蕉隔为远景,形成内外空间的阻隔感。雨滴敲打芭蕉的声响更反衬闺房的空寂,物象选择与空间布置皆服务于情感表达。“夜长人奈何”:末句直抒胸臆却收束有力。“夜长”呼应秋雨绵绵的时间感知,“奈何”的叹息戛然而止,留下无尽余韵。此句如画作中的题款,将前文所有意象凝聚为一声无可奈何的感慨,愁思不落言筌而尽得风流。

4. 作品点评

李煜这首《长相思·云一緺》以白描手法勾勒女子秋夜愁思,语言清浅却意蕴深婉。上片以衣饰、眉态传神,下片借风雨芭蕉烘托长夜寂寥,通篇无“愁”字而愁绪自现。其写闺怨不事雕琢,以自然景物映衬人物心境,体现了五代词含蓄细腻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下一篇:唐·王昌龄《观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