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为储贰":当他(杨广)还是太子(储君)的时候,
"用智固已谲":使用智谋就已经十分诡诈。
"及夫据大器":等到他登上皇位,
"为谋抑何逆":谋划的事情是多么的悖逆啊。
"龙舟及凤谲":乘坐着龙舟和华丽的船只,
"无岁不游适":没有一年不出游享乐。
"离宫与别殿":各处的离宫和别殿,
"快意事淫佚":他尽情地做着荒淫逸乐之事。
"置酒燕要荒":设酒宴招待边远属国,
"会者三十国":来赴会的有三十个国家。
"紫舌与黄支":无论是紫舌国还是黄支国,
"无所不臣服":没有不表示臣服的。
"亲驾两征辽":亲自率军两次征讨辽国,
"方且肆穷黩":尚且肆意发动战争。
"群盗遂蜂起":于是各地盗贼像蜜蜂一样纷纷兴起,
"土地日紧蹙":国家的土地日益缩减。
"惛犹不知悟":昏庸至此仍不醒悟,
"愎谏辄诛戮":固执地拒绝进谏还常常诛杀劝谏的人。
"肘腋俄变生":很快身边的近臣和亲信发生叛变,
"兵刃交于目":兵刃就在眼前交锋。
"不肖孰甚焉":还有谁能比他更不肖的呢,
"身亡而国覆":最终自己身死并且国家覆灭。
南宋诗人
卫宗武(?~1289),南宋诗人。字淇父,号九山,别号水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祐年间知常州,后罢归,闲居三十余载,以诗文自娱。曾于华亭组织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乡贤耆老诗酒唱和,月集游赏。宋亡,不仕。卫宗武的诗文多推重节义,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宋亡后的诗作更显眷怀故国、慨叹兴亡的凄凉沉痛。清人辑有《秋声集》。
1. 分段赏析
“方其为储贰,用智固已谲。及夫据大器,为谋抑何逆”,这几句是说隋炀帝在做太子时,就已经善于使用智谋,心思狡黠。等到他登上皇位后,所谋划的事情更是乖逆无道。开篇两句直接点明隋炀帝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本质,为全诗定下批判的基调,让读者对隋炀帝有一个初步的负面印象,也引出了后面具体描述其种种恶行的内容。“龙舟及凤谲,无岁不游适。离宫与别殿,快意事淫佚”,描绘了隋炀帝生活的奢华糜烂。他每年都乘坐着豪华的龙舟等船只巡游,在各地建造了众多离宫别殿,在其中肆意享乐,沉溺于酒色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展现出他的荒淫无度。“置酒燕要荒,会者三十国。紫舌与黄支,无所不臣服”,写出了隋炀帝在外交上的一些作为。他设置酒宴,宴请远方的国家,使得三十个国家前来聚会,周边的一些国家也都表示臣服。这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威严和影响力,但这种表面的风光背后,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统治欲。“亲驾两征辽,方且肆穷黩”,则讲述了他亲自率军两次征讨辽国,穷兵黩武,肆意发动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群盗遂蜂起,土地日紧蹙。惛犹不知悟,愎谏辄诛戮”,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和穷兵黩武,使得各地盗贼纷纷兴起,国家的土地日益减少,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面对国家的危机,隋炀帝却仍然昏庸不知醒悟,对于大臣的劝谏拒不接受,反而加以诛杀,进一步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裂。“肘腋俄变生,兵刃交于目。不肖孰甚焉,身亡而国覆”,最终,身边的人发动了政变,隋炀帝亲眼看到了兵刃相加的场景,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最后,诗人感慨隋炀帝的不肖行为到了极点,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和国家的灭亡,这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上一篇:宋·卫宗武《满江红·屑玉飞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