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朝代:宋作者:卫宗武浏览量:1
cáo
gōng
chū
jiàn
zhí
fáng
zhì
shèng
suàn
yuán
ér
zhū
jiàn
shāo
yǒu
guāi
 jī
zhì
dǐng
cháo
duān
cún
zhèng
lùn
jiǔ
běn
chū
nán
jiān
xióng
chū
nián
jiān
yòu
wén
shì
shā
jiàn
zǎo
mèi
suǒ
chǔ
wéi
yòu
wéi
bào
zhōng
zhēn
xīn
hàn
gèn
qiān

译文

曹操初次见到荀彧就觉得他非同寻常,直接把他比作张良那样的人才。他谋划克敌制胜的策略毫无遗漏,帮助曹操打败袁绍、诛杀吕布。后来两人意见稍有不合,曹操就几乎要把他放到鼎镬里烹杀。荀彧在朝廷上坚持正确的言论,面对加九锡的提议为何不接受。袁绍本来就难以依靠,而奸雄曹操又怎可辅佐呢。曹操早年就杀了杨修,接着又灭了孔融一族。像这样嗜好杀戮,士大夫本该离去。荀彧为何不早点看清局势,最终身死却不知该如何评价他的处境。他既没能像伯夷、叔齐那样坚守气节归隐,又没能像伊尹、吕尚那样辅佐贤明君主成就大业。空有一颗忠贞之心,这遗憾却流传千古。

逐句剖析

"曹公初见奇":曹操初次见到荀彧就觉得他非同寻常,

"直以子房许":直接把他比作张良那样的人才。

"制胜算无遗":他谋划克敌制胜的策略毫无遗漏,

"毙袁而诛吕":帮助曹操打败袁绍、诛杀吕布。

# 毙:一作斃。

"意见稍有乖":后来两人意见稍有不合,

"几欲置鼎俎":曹操就几乎要把他放到鼎镬里烹杀。

"朝端存正论":荀彧在朝廷上坚持正确的言论,

"九锡胡不取":面对加九锡的提议为何不接受。

"本初固难依":袁绍本来就难以依靠,

# 初:一作安。

"奸雄恶可辅":而奸雄曹操又怎可辅佐呢。

"初年歼德祖":曹操早年就杀了杨修,

"继又族文举":接着又灭了孔融一族。

"嗜杀其如斯":像这样嗜好杀戮,

"大夫可以去":士大夫本该离去。

"见几奚不早":荀彧为何不早点看清局势,

"一死昧所处":最终身死却不知该如何评价他的处境。

"既不为夷齐":他既没能像伯夷、叔齐那样坚守气节归隐,

"又不为伊吕":又没能像伊尹、吕尚那样辅佐贤明君主成就大业。

"徒抱忠贞心":空有一颗忠贞之心,

"遗憾亘千古":这遗憾却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荀彧》是宋代卫宗武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历史人物荀彧为题材,叙述了荀彧辅佐曹操击败袁绍、吕布,后因与曹操意见不合而命运多舛的经历,还提及曹操诛杀孔融等人的行为。诗歌运用叙事与议论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荀彧的才智与忠贞,也对其未能及早归隐的结局表达惋惜,暗含对曹操的批判。语言质朴,情感沉郁,体现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卫宗武(?~1289),南宋诗人。字淇父,号九山,别号水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祐年间知常州,后罢归,闲居三十余载,以诗文自娱。曾于华亭组织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乡贤耆老诗酒唱和,月集游赏。宋亡,不仕。卫宗武的诗文多推重节义,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宋亡后的诗作更显眷怀故国、慨叹兴亡的凄凉沉痛。清人辑有《秋声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写曹操初见荀彧便赏识其才,将他比作张良,既点明荀彧的才智,也暗示了他早期与曹操的关系。“制胜算无遗,毙袁而诛吕”,叙述荀彧辅佐曹操屡献奇策,助其击败袁绍、诛杀吕布,展现其卓越的谋略。“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转折写出两人后来因意见不合,曹操险些加害荀彧,体现矛盾的产生。“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赞扬荀彧在朝堂坚持正论,反对曹操受九锡,凸显其忠贞品格。“本初固难依,奸雄恶可辅”,议论荀彧选择的复杂性:袁绍不可依靠,而曹操作为奸雄也难以辅佐,暗含对其处境的感慨。“初年歼德祖,继又族文举”,列举曹操诛杀杨修、孔融之事,揭示其嗜杀本性。“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直接评论:面对如此嗜杀的君主,士人本该离去。“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惋惜荀彧未能及早察觉危机、做出决断,最终身死,处境尴尬。“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将荀彧与伯夷、叔齐(守节归隐)、伊尹、吕尚(辅贤主成大业)对比,指出他既未坚守归隐之节,也未得辅贤主之果。结尾“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收束全诗,感叹荀彧空有忠贞之心,却落得千古遗憾,饱含对其命运的惋惜与深思。全诗以叙事带议论,层层推进,情感沉郁,凸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卫宗武《金缕曲·寿南塘八月生朝》

下一篇:宋·卫宗武《览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