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依绿水":小小的亭子依偎在碧绿的水边,
"花竹自幽奇":周围的花卉和竹子自然呈现出清幽奇妙的景致。
"地止一方阔":这片土地只有一方之地那么宽阔,
"春无方寸亏":但春天的生机却没有在方寸之间有所缺少。
"粟中藏世界":小小的粟米之中能够隐藏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芥子纳须弥":微小的芥菜籽里可以容纳庞大的须弥山。
"万象融心境":世间万物都融入了我的心境,
"宁为目睫欺":怎会被眼前的细微之物所蒙蔽呢。
南宋诗人
卫宗武(?~1289),南宋诗人。字淇父,号九山,别号水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祐年间知常州,后罢归,闲居三十余载,以诗文自娱。曾于华亭组织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乡贤耆老诗酒唱和,月集游赏。宋亡,不仕。卫宗武的诗文多推重节义,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宋亡后的诗作更显眷怀故国、慨叹兴亡的凄凉沉痛。清人辑有《秋声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园林诗。围绕方寸园林展开,既描绘了春日景致,又赞美了春日园林的清幽之美。
2. 写作手法
比喻:“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诗人以“粟”和“芥子”比喻微小的事物,以“世界”和“须弥”比喻宏大的存在,通过这种小与大的对比,生动又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对空间、存在的独特感悟。
3. 分段赏析
首联“小亭依绿水,花竹自幽奇”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小亭的环境。“小亭”是核心意象,“依绿水”点明其位置,水的灵动为小亭增添了生机;“花竹”则是周围的景物,“幽奇”二字既写出了花竹的清幽雅致,又暗示了这一方小天地中蕴藏的不凡意趣。语言朴素却精准,寥寥数字便构建出一幅宁静而富韵味的画面。颔联“地止一方阔,春无方寸亏”由景入理,将空间的狭小与春意的充盈对比。“一方阔”极言地方之小,“方寸亏”则强调春意丝毫没有因空间狭小而减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小”与“满”的辩证关系,暗含着“境由心生”的意味,为后文的哲理抒发做了铺垫。颈联“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引用佛典中的意象,进一步深化哲理。“粟”和“芥子”都是极其微小的事物,“世界”“须弥”则指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存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微小事物中可以容纳宏大境界的道理,与前联“地小春满”的意思相呼应,体现出诗人对空间相对性的深刻思考。尾联“万象融心境,宁为目睫欺”将视角转向心境。“万象融心境”意为世间万物都能融入人的内心境界,说明内心的广阔可以包容一切;“宁为目睫欺”则是说不应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这两句点明主旨,强调心境的重要性,只要内心广阔,即便身处方寸之地,也能感受到无限春意,升华了全诗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宋·卫宗武《和咏雪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卫宗武《立春出郊风急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