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朝代:宋作者:卫宗武浏览量:1
shū
jǐng
qīn
qīn
dào
dān
tàn
fāng
yíng
lán
qiǎo
xīn
chū
huáng
jīn
liǎn
kāi
chéng
pán
chūn
wǎn
yǒu
huā
fēi
jìn
shān
zhōng
zhǒng
yīng
nán
biàn
便
shōu
shí
guī
náng
jǐn
gèng
zhuó
qīng
zūn
kàn

译文

良辰又到了牡丹开放的时间,为了赏花天天靠着花圃的栏杆。花盘中间是吐着黄金的花蕊,丰映的脸庞呈现紫色的玉盘。时值暮春牡丹随春风调落将尽,山中得这种名品恐怕相当困难。需要拾起落花装人锦囊带走,品着美酒再把花瓣细细观看。

逐句剖析

"淑景骎骎到牡丹":良辰又到了牡丹开放的时间,

# 骎骎:马快行的样子。,淑景:良辰。

"探芳日日倚楹栏":为了赏花天天靠着花圃的栏杆。

"巧心吐出黄金缕":花盘中间是吐着黄金的花蕊,

"腴脸开成紫玉盘":丰映的脸庞呈现紫色的玉盘。

# 腴脸:丰映的面庞,喻牡丹花面。

"春晚有花飞欲尽":时值暮春牡丹随春风调落将尽,

"山中此种得应难":山中得这种名品恐怕相当困难。

"便须收拾归囊锦":需要拾起落花装人锦囊带走,

"更酌清尊仔细看":品着美酒再把花瓣细细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是宋末元初诗人​​卫宗武​​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以牡丹盛放为焦点,通过​​“淑景骎骎”“黄金缕”“紫玉盘”​​等华美意象,细腻刻画了牡丹的富丽姿容,并借​​“春晚花飞”“山中难种”​​的对比,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与珍视。全诗语言绮丽而不失典雅,在“探芳日日”的痴迷与“仔细看”的郑重中,展现了乱世文人寄情花木以慰心怀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卫宗武(?~1289),南宋诗人。字淇父,号九山,别号水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祐年间知常州,后罢归,闲居三十余载,以诗文自娱。曾于华亭组织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乡贤耆老诗酒唱和,月集游赏。宋亡,不仕。卫宗武的诗文多推重节义,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宋亡后的诗作更显眷怀故国、慨叹兴亡的凄凉沉痛。清人辑有《秋声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淑景骎骎到牡丹,探芳日日倚楹栏”​​,以动态笔法展开。“淑景”指美好春光,“骎骎”形容时光飞逝,二者叠加,既点明牡丹开放的时节,又暗含春光将尽的紧迫感。“探芳日日”则通过行为重复性,凸显诗人对牡丹的痴迷守望。​​颔联“巧心吐出黄金缕,腴脸开成紫玉盘”​​,转入对牡丹本体的特写。“黄金缕”描摹花蕊的纤细璀璨,“紫玉盘”比喻花瓣的丰润华贵。“巧心”“腴脸”的拟人化处理,赋予牡丹以灵性。​​颈联“春晚有花飞欲尽,山中此种得应难”​​,笔锋暗转。“花飞欲尽”直指暮春花事的凋零趋势,“山中难种”则强调牡丹对生长环境的挑剔——既写牡丹的娇贵,又隐喻乱世中美好事物的脆弱珍稀。此联在绚烂描写中注入一丝忧思,为尾联的“珍惜”埋下伏笔。​​尾联“便须收拾归囊锦,更酌清尊仔细看”​​,以行动作结。“归囊锦”典出《晋书》谢安“囊萤”故事,此处反用其意,指将牡丹之美珍藏于心;“酌尊细看”则化用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的痴情,而更添一份郑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卫宗武《雨中过秀城》

下一篇:宋·卫宗武《挽南塘朱检阅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